2013年05月27日08:49來源:新京報字號:
摘要: 總理署名文章會選擇有影響力的媒體發表,內容要貼近當地百姓,但不需要向媒體支付費用。 |
陳明明,外交部前駐瑞典和新西蘭大使、外交部公共外交咨詢委員會委員、翻譯室專家,負責此次李克強總理德國署名文章的翻譯工作。
總理署名文章會選擇有影響力的媒體發表,內容要貼近當地百姓,但不需要向媒體支付費用。
5月下旬,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訪問印度、巴基斯坦、瑞士、德國,開啟總理任期內的首次外訪。一個值得關注的細節是,李克強在到達訪問國前,他多會選擇在訪問國的媒體刊發署名文章。
事實上,目前無論中國還是外國,政府首腦高訪前,在訪問國發表署名文章已經成為一種外交慣例。一篇總理署名文章是如何寫作出來的?如何選擇媒體刊發?這種外交慣例何時形成?
昨日,本報記者專訪負責此次李克強總理德國署名文章翻譯工作的外交部前駐瑞典和新西蘭大使、外交部公共外交咨詢委員會委員、翻譯室專家陳明明,揭秘署名文章發表的全部流程和這個外交慣例的發展歷程。
【談內容】 格式不固定 總理要修改
新京報:此次出訪,李克強總理在赴四國訪問前都在訪問國發表了3篇署名文章。一般署名文章的主要內容都包括什麼?
陳明明:署名文章實際上是總理在到達訪問國前,對自己此次訪問的目的做一個面對訪問國民眾的集中闡釋。內容一般包括此次訪問的目的,雙方將在哪些領域進行合作,對兩國未來的展望和期許,向民眾表達善意。
新京報:文章的格式是固定的嗎?
陳明明:這個肯定不是的。文章的格式要根據當地民眾的閱讀習慣來定。比如,這次李克強總理訪問德國,因為德國人的思維非常嚴謹,喜歡簡明扼要,所以文章是以問答的形式來寫作,德國民眾讀起來比較適合自己的思維方式。
新京報:一般來說,總理的署名文章是如何出爐的?
陳明明:舉個例子,比如這次李克強總理訪問德國,署名文章在高訪前由外交部負責德國外交的歐洲司完成初稿,文章完成后會由總理的寫作班子進行修改。
新京報:總理會親自修改嗎?
陳明明:寫作班子修改后,總理會親自看並且親自修改。比如,以前溫家寶總理訪問英國前,就要求署名文章寫完后給他本人過目,他會在上面修改,以符合他本人的語言風格。
新京報:你參與過的總理署名文章有哪些?總理們都是什麼樣的文章風格?
陳明明:我參與過溫家寶訪問英國、李克強總理訪問德國、時任副總理吳儀訪問美國發表署名文章的工作。
我的感覺是,兩位總理的署名文章各有特點,溫家寶總理的署名文章從語言上看特別平實、朴素,李克強總理的署名文章用詞生動易讀。他們的署名文章的語言都與當地民眾的語言習慣很貼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