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海外網>>時政

專家透露征奢侈稅基本屬實 直指超豪車意在“限炫富”?

2013年05月28日08:50來源:証券日報字號:

摘要:汽車行業專家張志勇告訴記者,170萬元以上價位的豪華車在華一年總銷量不超過5000輛,對整個市場的產銷規模構不成太大影響。

日前,坊間傳出 “6月1日起購買170萬元以上豪車需繳納20%的奢侈稅,與購置稅一並在上牌時收取”的消息。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羅磊向媒體稱:“這項政策基本屬實,暫定是加收20%的奢侈稅。而170萬指的是扣除增值稅后的價格在170萬元上的豪車,不足170萬的車暫時不受該政策影響。有消息稱將在6月實施,但具體實施時間我們還沒有收到相關通知。”

雖然這一政策的出台還未得到官方証實,但在業內人士看來,由於170萬以上的車型屈指可數,給豪華車征“奢侈稅”上去似乎沒有“明確的目的”,其是否有必要仍值得商榷。

由於體量小,對廠商的影響或隻限於賓利、勞斯萊斯等超豪華車品牌。業內人士猜測,該政策如果出台,最直接利好可能就是對國民收入的二次分配。不過,對“奢侈品”的定位仍有待明確,對名車征稅后,名表、名包是否也應該征稅值得思考。

一季度超豪華車進口銳減

事實上,相較於前幾年年國內豪華車市場的高歌猛近,今年以來,隨著“反腐倡廉”的提倡,豪華車市場出現了明顯的降溫。據最新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中國豪華車市場增幅隻有8.34%,呈現快速萎縮態勢,而去年一季度豪華車市場增幅為40%左右,兩相對比,今年一季度豪華車市場銷量增幅同比下滑80%。另據海關的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超豪華車進口量則同比下滑35.5%。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董揚曾向媒體表示,從產品品類角度而言,豪華車的存在尤其合理性。“豪車的作用是給少數富人,而家用車性價比合適適合普通老百姓”,董揚認為,當前豪華車銷量明顯下降的原因主要是黨政機關提倡節約,以及去年庫存過多。同時,董揚指出,豪華車的消費包含二次收入分配,因為豪車征稅比一般車高。

汽車行業專家賈新光告訴《証券日報》記者,按照當前的稅率,一輛170萬元的豪車要交40%的消費稅,另外還有25%的關稅、17%的增值稅和10%的購置稅。

“但是,當前進口車平均價格也就3萬美元至4萬美元,合人民幣30萬元左右,超過170萬的車數量有限,每年隻有幾千輛。”賈新光說,假設一年賣出10000輛170萬元的豪華車,也就多征4億元的稅,影響不大。

在賈新光看來,如果這一消息屬實,那麼為什麼要征這個“奢侈稅”稅值得商榷,他說,“奢侈品如何定位需要明確,如果170萬以上的豪車算奢侈品,那一些有錢人上千萬買私人飛機就不算奢侈品了?”在國外,汽車征稅不是按這個標准,一般是按照油耗、排放來征稅的,平均油耗高的征稅多。

此外,賈新光指出,豪華車的價格“虛得很”,幾百萬的車相當於十幾塊黃金了,“一輛車再貴能貴在哪裡?賣那麼貴難道零部件都用金子做的不成?”賈新光補充說,“今年上海車展上據說賣出一輛價格4000萬的車,車身用的皮是意大利的皮”,而且這種車都是不講價的,沒有打折的說法,“富人都是排著隊買的”。

因此,有分析人士認為,此番對豪華車征“奢侈稅”,或許有利於打壓社會追逐“奢侈”的風氣,改變國人“惟名是從”的消費風氣。

對車企影響有限

一位寶馬經銷商告訴記者,位於170萬價位以上的寶馬在華在售車型僅X5、5系G T、M系、7系、6系和X 6等系列中的部分車型,“銷量都不大,對於寶馬銷售的貢獻有限。”他認為中長期來看,對於寶馬、奔馳、奧迪等主流豪華品牌的銷售影響不大。

因此,業內人士認為如果受影響,也只是賓利、勞斯萊斯等超豪華車品牌。不過,也有分析人士質疑,能買得起幾百萬的豪車的富人還在乎多征20%的稅?

中投顧問高級研究員李宇恆認為,“在政府出台各項政策打擊下,公務車領域的豪車消費已經有了很大幅度的萎縮,因此目前豪車銷量的增長主要在高級商務領域。而高級商務人士消費豪車主要是基於商務宣傳需要,對價格的敏感度並不高。”

李宇恆表示,由於豪華車市場需求對價格的敏感度並不高,所以征稅對於豪華車銷量的利空影響有限。“相比於稅收風險,行政風險對豪華車市場銷售商的影響更大。”他建議,未來銷售商一方面應該繼續積極地拓寬市場覆蓋面、提升品牌效應,貼合高級商務人士的需要﹔另一方面則是貼合政府,避免與政策產生摩擦而遭到懲罰。

汽車行業專家張志勇告訴記者,170萬元以上價位的豪華車在華一年總銷量不超過5000輛,對整個市場的產銷規模構不成太大影響,但會影響整個豪華車市場消費心理的轉變,影響豪華車市場的發展。他預測,中國豪華車市即將進入動蕩期,產銷規模、車價都將有所調整,回歸理性。

借力重組 大商股份勾畫美好未來

好事多磨。

農歷蛇年第一個交易日就緊急停牌並兩次延期復牌的大商股份今日祭出其重大資產重組計劃,公司將以非公開發行股份方式,收購大連大商集團有限公司和大商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的零售業務和優質資產。

幕已拉開,千億大商的宏偉藍圖躍然紙上。

公告顯示,分布於全國4省10余城市,囊括大商集團及大商管理旗下最優質的店鋪資源將注入上市公司,其中既包括如大連商場、哈爾濱新一百、呼倫貝爾友誼商廈、桂林微笑堂等盈利穩健的明星大店,也涵蓋了剛剛度過虧損期、即將迎來利潤大幅增長的東港千盛、庄河千盛、盤錦新瑪特總店、盤錦麥凱樂等成長型店鋪。

據了解,擁有76年悠久歷史的大連商場是大商集團的母店和發祥地,大商三公司現有的創業及管理團隊多出自於此,盈利多年保持較高水平,2012年創利能力更是達到了1.5億元。而擬注入資產中的另一名店哈一百曾是新中國八大百貨店之一,也是赫赫有名。

而庄河千盛、東港千盛、盤錦新瑪特總店等也均已走過培養期,剛剛進入業績高速成長階段。這些店鋪均位於所在城市核心商圈,在當地百貨店中面積最大、硬件最佳、業態功能齊全,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力。

除了擬注入優質資產這一鍋好菜,大商股份此次重組方案的設計也是可圈可點的。一位市場人士昨晚在交易所網站第一時間看到重組方案后向記者表示,大股東高溢價發行,相比於動輒就折價發行的公司,讓利於投資者,顯得厚道又仁義。

市場上,一般新增股份的發行價格都會以停牌前20個交易日的均價或是停牌前一個交易日的均價打折執行。而大商股份此次擬注入的優質標的預估值為48.85億元,發行價格為38元/股,較公司停牌前20日交易均價33.65元溢價12.92%﹔即便是比停牌前最后一個交易日大漲7.6%的收盤價37.1元,也高出了近一元。

這位市場人士向記者表示,溢價發行,直接點看,就是同樣的資產所換取的股份卻少了,大股東高溢價換取股權,實際上是讓利給了資本市場。當然,另一方面,也說明大股東對未來的業績增長充滿了信心,對所注入資產的贏利能力充滿了信心。

與一般重組后會攤薄收益相比,大商股份的此次重組還將有望增厚業績。根據預測,標的資產注入后,上市公司2013年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每股收益將達到3.25元,高於大商股份2012年扣非后每股收益3.13元的水平。

資料顯示,大商股份此次擬注入資產在過去三年中體現出了良好的盈利能力和高成長性。2010年擬注入資產的淨利潤還僅為6,300萬元,到了2012年已達到3.3億元,復合年均增長率高達128.5%。方案中公司對2013年、2014年、2015年,擬注入資產的淨利潤預測分別是不低於3.87億元、4.11億元和4.52億元,市場認為明顯偏於保守。此外,為從交易機制上保証資產的成長性和投資者利益,大商集團、大商管理對標的資產還承諾,如標的資產未達到預測利潤,將以其持有的大商公司股票進行業績補償。

看得見的方案后面傳遞出的信息更耐人解讀。重組后,大商集團、大商管理的優質零售業務與資產將集中至大商股份,兩家公司徹底放棄了獨立發展,這也意味著大商股份消除了最大的競爭對手,解除了后顧之憂。

一位接近大商集團的消息人士向記者透露,在集團體制改革后,憑借靈活的機制,和一貫熟稔的並購擴張經驗,經過3年多時間,大商集團業績快速增長。此前大商集團已經與相關中介機構接觸,謀劃海外上市事宜。2013年初,在地方政府的推動下,多方面考慮民族商業發展、地方板塊經濟、股東、員工與商業伙伴各方利益,大商集團放棄獨立發展,受托重建大商股份控股股東地位。通過此次整合,大商股份不僅消除了一個最大的競爭對手,還將改善上市公司因股權結構分散而導致的責、權、利不統一的股權結構,消除資本市場對於上市公司控制權不穩定的預期,實現上市公司、中小股東和控股股東的利益統一。

“10億淨利潤基礎上,無論市場如何風吹浪打,效益必須有增無減,而且做到年際均衡,穩健上升,不得下行”。牛鋼在其2012年度股東大會中的發言還聲聲在耳。而據大商股份內部人士透露,以淨利潤作為店鋪考核標准的新機制在公司內部已經建立。回看10億元,明顯是一個基數,並沒有考慮重組同業優質業務與資產的因素。其實大商股份在第八屆董事會換屆時就釋放出了公司未來強化效益增長的信號。大商股份新總裁王志敏曾帶領撫順百貨大樓從1998年加盟大商集團起,由1個單體店發展到地區集團15個店,年銷售額由1.8億元增加到72.2億元,經營面積由1.8萬平方米增加到35萬平方米,年利稅額由575萬元增加到4.2億元。

“王志敏是中國零售業的奇才,她在有效的面積上創造出的效益在全國是絕無僅有的。”這是牛鋼對王志敏的評價。善抓效益的王志敏領航大商股份,或將使大商股份的利潤規模再上一個新台階。

一萬年太久,隻爭朝夕。

牛鋼認為,大商股份的銷售規模已經突破800億元,距離千億理想已不遙遠,完成整合重組之日,既是千億元目標即將實現之時。

“站上千億元新起點,創立更高理想,肩負更大責任,洞察更多商機,創造更好業績。”這是牛鋼對大商股份未來的要求和期望。

千億大商,指日可待。記者 李 勇 見習記者 陳妍妍 

分享到:

(責編:王昕)

相關新聞 >

美圖精選 >

國內國際台灣華人視頻論壇

評論 >

圖片 >

視頻 >

國際 >

國內 >

娛樂 >

港澳台 >

文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