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首页|

 

 

最标准的中国闺秀凌叔华:温婉世故,中庸和谐

2012年10月16日13:46    来源:海外网     手机看新闻

  • 打印
  • 网摘
  • 纠错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间
  • 分享
  • 推荐
  • 字号

这绣枕还让人想起了致力于成为“未来的女作家”的、像刺绣一样用心写作的凌叔华的命运。就像大小姐期待以绣品结得良缘,凌叔华也付出了最大努力,试图通过展示自己的才华,建立与这个世界——美好的世界——的联系,以获得自我的解放,更广阔的舞台,更幸福的人生。也许她做到了。也许并没有——不管怎样,她的充满内涵的文字——她所追求的文学长久存留下来。

女作家是她的第一身份

作为民国“才女”、“名媛”,作为“收藏徐志摩情感日记的女人”、“与林徽因争夺八宝箱的女人”的凌叔华,似乎已经广为人知。相比之下,作为女作家的凌叔华却被忽略了。1900年3月25日出生于北京、90岁时回到这里死去的女作家凌叔华——虽然她还是一位画家和教授,在海外举行过多个颇具影响力的画展和收藏展,在几所大学讲授中国文化与艺术,但我相信:女作家是她的第一身份。以她始于青春时代对文学的热爱——正如徐志摩“一生的行径都有感情的线索可寻”,凌叔华一生的行径都有文学的线索可寻。以她于中国现代文学与女性写作的独特表现——成名于“五四”:女性解放潮流涌动的时代,却以一系列描写“婉顺”的旧式妇女和“适可而止”的新式小资女性的小说备受瞩目,为苏雪林谓“立于冰心、丁玲系统以外的女作家”。尽管“闺秀作家”和“资产阶级作家”的称号也遮盖了她作为女性命运观察者以及写作艺术探索者的光彩,使得她在1940年代末离开中国之后的几十年里极少被提及,包括在1950年代她因出版早期受到弗吉尼亚·伍尔夫指点的英文自传《古韵》而蜚声西方文坛之际。

凌叔华其人也是女作家们之中的另一系统。北京文化圈曾有“娶妻当看凌叔华”之言:最标准模范的中国闺秀,温婉世故,中庸和谐;生活是精致优雅且不乏那一时代的传奇色彩。出身于书香门第、高官巨贵之家,自幼受到良好教育熏陶——康有为、辜鸿铭、陈师曾(衡恪)、齐白石、姚茫父、陈半丁等名流高士不断于凌府往来,谈文论画,指导她绘画的就有慈禧太后的老师缪素筠,她的英文启蒙老师则是大名鼎鼎的怪才狂儒辜鸿铭。20岁上她入读燕京大学,成为领风气之先的女学生、洋学生——那一时代的时髦宝贝;在燕大,她写一封信给名教授,请求他单独收为学生予以指教写作,人家就答应,而这位教授不是别人,周作人是也。她在周作人帮助下开始发表作品,又因泰戈尔访华的机缘得以进入当时风头最劲欧美留学精英圈,成为新月社和《现代评论》周刊力捧的女作家。她与浪漫诗人徐志摩传绯闻,与谦谦君子陈西滢结婚——陈当北大教授,她就是教授太太;陈做武汉大学文学院院长,她就是院长太太,陈在1949年之前被派驻英国,她也跟随往英国定居……毫无疑问,她是长久留心且善于人生的经营,和为自己谋取幸福的人。

幸运的女人。一辈子没吃过一点苦。我曾经这样以为——虽然我倒也不是觉得越苦越光荣,不过,没有痛感的人生总是缺失。还有点儿不真实。

(责编:夏丽娟)

  • 打印
  • 网摘
  • 纠错
  • 商城
  • 分享
  • 推荐
  • 字号
浏览过此新闻的网友还阅读了以下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