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首页|

 

 

“被遗忘”的大学生信用档案

2012年10月22日14:26    来源:南方日报     手机看新闻

  • 打印
  • 网摘
  • 纠错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间
  • 分享
  • 推荐
  • 字号

大学生信用档案是个好东西,现在数据库建好了,如果用不好,就像好东西被锁在柜子里。

——广东省信用研究会副会长张优怀

刚从最后一场大型新员工培训活动中解放出来的廖志唐,此刻正摩拳擦掌,为即将走上某港资制药公司销售代表的岗位而兴奋不已。廖志唐说,若不是参加了今年上半年那场“信用简历专场招聘会”,他如今很可能因为公务员考试落榜而在家干着急。

4月15日,为展示我省三年来大学生信用档案建设的工作成果,广东商学院联合中国人才信用网等举行了国内首次以信用简历为招聘介质的大型招聘会。

可是,对于大学生信用档案,广州中医药大学2012届本科应届毕业生廖志唐却坦言大学四年从未更新过档案中的个人信息,直到毕业前上网填写简历,才发现自己早已忘了登录用户名和密码。

●南方日报记者 赖竞超

实习生 刘红弟

学生在敷衍

大多数学生从未更新过个人信用档案,不觉得信用档案和普通简历相比有什么更特别的地方,没发现填了有什么用处

廖志唐的遭遇并非个案。

广东商学院2008级电子商务专业学生李宇明透露,毕业前找工作时,班上很多同学都忘了用户名和密码,学校只能为同学们恢复了原始用户名和密码,供大家登录更新资料。

这个被遗忘的信用档案究竟是什么?

2008年,广东大学生信用档案建设在广东商学院开始试点,广东省按照“行政主导,统筹规划;三方共建,社会联动;校方管理,学生应用”的构建模式建立大学生信用档案及统一运行平台体系,广东商学院与广东上下五千年资信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承担。

“心里没底。”这是广东商学院的廖老师在被派到信用建档第一线时的最初感受,首当其冲的困难是学校的工作量剧增。最初,建档工作采取了最吃力的方式:手工录入。全校2万多名学生的信息,花了两个多月才全都搬到档案上。

如此吃力不讨好的做法,绝非长久之计。

(责编:夏丽娟)

  • 打印
  • 网摘
  • 纠错
  • 商城
  • 分享
  • 推荐
  • 字号
浏览过此新闻的网友还阅读了以下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