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收藏首页|简体|繁體
首页评论时政台湾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创投吉林南粤商城创新中原招商县域环保创投成渝移民书画IP电视华商滚动
海外网>>时政>>聚焦十八大>>最新消息

转变 中国道路的历史性跨越 【3】

2012年11月06日14:42    来源:新华网        字号: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为什么能?走过十年,这样的问题引起人们更多的思考。新加坡《联合早报》这样提醒:在经济增长的故事以外,中国还有一个也许较不抢眼、较不具新闻轰动效应的故事——一个文明重建的故事。

(六)从一定程度看,这确实可以称作是一个“文明重建”的故事。这个故事给出了对“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重要回答,叙述了一种新型制度文明发展完善的历程。

回顾刚刚过去的十年,我们走过了很不平坦的道路。经历了北京奥运、上海世博的辉煌与荣耀,收获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惊喜,但同样遭遇了非典疫情的来势汹汹,感受了国际金融危机的波诡云谲,铭记了汶川、玉树、舟曲的悲泣悲壮,承受了发生在新疆西藏的分裂闹剧。

这十年,无情灾害一次次不期而至,突发事件一次次惊心动魄。社会主义中国依靠什么让“中国道路”进入一个崭新的境界?

马克思曾经指出:“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理论在一个国家的实现程度,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需要的程度。总结不同寻常的十年,胡锦涛同志指出:“我们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历史性成就和进步,最重要的就是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形成和贯彻了科学发展观,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指导。”

由此,不仅可以理解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的宝贵探索,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艰辛实践,也能够更好地梳理从十六大到十八大这十年,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所进行的一系列变革创新。

从“发展绝不只是指经济增长”到“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到“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到“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从“三位一体”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及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从和谐发展、和平发展到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十年来,随着科学发展观重大战略思想的提出,新的发展理念日渐深入人心,中国的现代化事业呈现出新的气象。

在分析现代化规律时,著名学者汤因比曾提出“挑战—回应”模式,认为现代化既是国家之间竞争的最大挑战,也是国家兴盛的最大机遇,关键是如何应对挑战、从困境中奋起。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意味着中国抛弃了被动应对,选择了主动应战。有了科学发展观这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理论成果,社会主义中国未来发展的路径和前景更加明晰。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世界上关于“中国道路”的讨论,进入了一个高潮。这看起来是巧合,但也不无内在的逻辑:理论上的不断创新,实践上的与时俱进,让这一深刻改变13亿人生活的制度文明充满魅力。

(七)外国专家曾有这样的评论:如果此前改革开放的成就让中国登上百尺竿头,那么这十年间的奇迹则让中国“更进一步”。

并非只有局内人能够领会这难能可贵的“更进一步”。俄罗斯科学院专家别尔格尔就看出:过去十年,中国经济开始寻求新的火车头,新的发展驱动力,这是最重要的变化。在国家和市场之间保持动态的平衡,中国未来的持续发展得到保障。

回首十年不难看出,“更进一步”的实质,是“中国道路”的自我超越。科学发展观既是对旧有观念的更新,也是对发展惯性的矫正;既是对利益格局的调整,更是对执政思路的升华。不妨用发展方式转变、经济体制转轨、社会管理转型这“三大跨越”,来描述中国道路这十年不同寻常的进程。

正是在新的发展理念指引下,我们深入思考发展的要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展要求用“又好又快”取代“又快又好”;发展目标由“总量”到“人均”。这个十年,不仅向发展要数量,更向发展要质量;不仅向市场经济要效益,更向社会主义要公平,在不断变革中,发掘中国道路攻坚克难的不竭动力。

分享到:

(责编:冯慧、刘猛)

视频 >

  • 女毒贩让婴儿吸毒女毒贩让婴儿吸毒
  • 女生学校里遭群打女生学校里遭群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