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08年和2012年两次“总统”选举的败选,尤其是2012年蔡英文代表民进党出征败在“最后一里路”上,民进党党内检讨出一个 “最大的共识”——— 对于民进党的现行两岸政策,台湾民众是不放心的、不接受的。民进党若想在台湾重新执政,必须调整两岸政策。 |
2008年和2012年两次“总统”选举的败选,尤其是2012年蔡英文代表民进党出征败在“最后一里路”上,民进党党内检讨出一个 “最大的共识”——— 对于民进党的现行两岸政策,台湾民众是不放心的、不接受的。民进党若想在台湾重新执政,必须调整两岸政策。
正因为如此,蔡英文辞职后,苏贞昌在竞选民进党主席时就把恢复“中国事务部”和成立“中国事务委员会”当做重要政见来接受检讨。而苏贞昌在就任党主席后,至昨日止,两项政策全部兑现。
认识到大陆对台湾是机会 “独派”社团也在分裂
“2008年和2012年两次‘总统’选举的败选,以及更多的事实证明,民进党两岸政策的立场和论述都是走不通的,民进党以前所谓的在两岸方面的善意,大陆是不相信的。未来如何以更高的智慧、更具体的行动去处理两岸关系,对民进党来说是个考验。”
面对民进党昨日成立 “中国事务委员会”,谢系大将、民进党台北市主委庄瑞雄作以上表示。
庄瑞雄说,过去,民进党在两岸关系的处理上,“过分强调与大陆接触交流的风险,把台湾岛内对两岸关系的解释权、主导权拱手让给国民党,而民进党没有看到,其实,大陆对台湾也是个很大的机会”。
随着谢长廷10月初到大陆进行“开展之旅”,民进党对大陆政策的讨论达到了一个高潮。“自信、勇敢地去面对大陆,让外界知道,民进党不是铁板一块,也是可以与大陆交流的——— 这成为民进党内很多人的共识。”庄瑞雄说,要与大陆真正接触,就要从善意的释出开始。
苏贞昌的两岸政策智囊成员、民进党前“中国事务部”主任董立文昨天接受导报记者采访时说,“目前党内各派系在与大陆沟通交流上的共识还是蛮高的。以谢长廷‘登陆’为例,尽管党内不少人对‘宪法各表’并不认同,但对于民进党两岸政策要改变,与大陆要沟通、做法要调整,大家并没有异议”。所以,今后民进党在两岸政策上一定会朝着不断调整的方向走。
据台湾媒体报道,以往只要民进党碰触到两岸议题,“独派”总是力阻,这次“本土社团”例如“台湾社”、“北社”等,虽然反对成立“中国事务委员会”,但“独盟”却认为在中共十八大后,民进党很适合讨论两岸政策。基本教义派姚嘉文、陈师孟等人对谢长廷“登陆”提出“宪法各表”表达不满,但反对力道却不是很强烈,在谢“登陆”回台至今,“本土社团”连共同发表声明都没有。
“独派”意见分歧,对民进党处理两岸议题是一个机会。
大处着眼还是小处着手?民众对民进党的“压力”很关键
民进党《“中国事务委员会”设置要点》的第一条即明订:“为策定台湾有关‘中国政策’与两岸交流之策略方向……确保台海和平及两岸平等互惠之发展,特设‘中国事务委员会’。”
既然民进党已经意识到必须调整自己的两岸政策,必须与大陆接触交流,那具体在行动上该做些什么,就显得非常重要。是从大处着眼,还是从小处着手?人们都在拭目以待。
众所周知,民进党坚持 “台独党纲”,是民进党与大陆交流的最大阻碍。民进党今后如何面对 “台独党纲”?如何面对“九二共识”?如何建立新的两岸论述?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观察点。
“民进党当年的‘台独’主张,其实是为了反对国民党而提出的。如今,随着民进党与大陆的接触增多、互信增加,彼此将会更加互相了解。未来民进党在两岸政策上的大方向如何调整,还是取决于台湾民众对民进党的压力。”庄瑞雄说。
台湾成功大学政经系副教授周志杰表示,民进党恢复成立专门的大陆事务处理部门,说明民进党对两岸交流、对两岸关系的重视,这值得肯定。对于未来的调整方向,“大到宏观政策路线,小到像陆生赴台的具体事务,‘中国事务委员会’这个机构作为党内讨论、党内能形成涉陆事务共识的平台,都可能涉及。”
周志杰说,未来围绕着两岸议题,民进党在“立法院”与国民党攻防次数和力量都会增加。
至于“中国事务委员会”未来在民进党两岸政策调整中发挥怎样的功能,这将视未来的运作而定。民进党执政时的海基会董事长洪其昌认为,“中国事务委员会”委员应纳入历届党主席、绿营执政的陆委会主委及海基会董事长等。
但庄瑞雄说,未来“中国事务委员会”委员可能还是一种妥协,会融入各派系力量。因此,派系的较量也将制约着民进党调整的方向与步伐。
派系争斗
谢将搭台唱“独角戏”还是“谢蔡同盟”?
无论表面的说辞如何,苏贞昌自己担任“中国事务委员会”召集人,对谢长廷方面来说,都是“被背后摆一道”。
已没有太多舞台的谢长廷,原来希望借“两岸议题”撑宽一点自己的天空。可苏贞昌继续让谢长廷“坐冷板凳”,不让其主导民进党内的两岸政策论述,更不会给谢长廷任何积累能量的机会。苏贞昌亲掌 “中国事务委员会”召集人,已经明确宣告了“苏谢同盟”的破局。如此的权斗,又将怎样影响新一轮的派系斗争和竞合?
目前,民进党内苏贞昌与蔡英文正在竞争“谁是老大”、“谁能出线征战2016年‘总统’选举”,而谢长廷屈居老三。苏贞昌的“无情”,会不会导致“谢蔡”的结盟?谢系大将、民进党台北市党部主委庄瑞雄昨天在接受导报记者采访时说,“既然苏贞昌作出了决定,一切当然要全部承担。”
台湾成功大学政经系副教授周志杰认为,苏主掌“中国事务委员会”,党内诸如谢长廷等肯定不会善罢甘休,势必会成立其他平台,继续唱自己的“独角戏”。
民进党中执委洪智坤昨晚就公开表示,民进党内“独派”人士近日来运作,抵制谢长廷主掌 “中国事务委员会”,最终导致苏贞昌兼任“中国事务委员会”召集人。他批评这是苏贞昌对“独派”投降,也让民进党本来可望的“开放格局”,变成最后的“退缩格局”。民进党原本有机会运用“中国事务委员会”来掌握两岸间的话语权,并找出民进党的战略角色与定位,谢长廷的意见虽然很前进,但没有脱离“台湾前途决议文”,苏贞昌却选择向“独派”妥协。
洪智坤认为,“中国事务委员会”召集人不一定要由谢长廷出任,由前“陆委会主委”陈明通,或是前民进党主席蔡英文出任都会比苏贞昌出任来得好。
但民进党前“立委”林浊水则认为,苏贞昌兼任召集人是比较好的选择,因为“委员会”设置目的,就是要整合党内“中国事务”共识,要有效运作,一定要有方向,由党主席来整合是最恰当的。
苏贞昌两岸政策智囊成员、民进党前“中国事务部主任”董立文在接受导报记者采访时也认为,苏贞昌任召集人,是一种促进团结的做法。“原本这就是党主席的职责所在,如果让别人来当反而容易有异议。”
数年前的“苏谢情结”,如今仍没有任何的“冰释”迹象。绿营天王“刀刀见骨”的厮杀,还将持续。(吴生林 林连金 林静娴)
来源:福建东南新闻网-海峡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