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4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外文局副局长黄友义接受中国网记者采访。中国网 杨佳摄影
嘉宾: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外文局副局长黄友义
中国网:网友朋友大家好!欢迎收看本期的中国访谈。在全国“两会”召开前夕,我们有幸的邀请到了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外文局副局长黄友义就中国文化走出去、国际上汉语翻译的现状,以及政协委员如何履行好自己的参政议政职能,接受了我们的采访。
黄局长您好,非常感谢您今天接受我们中国网的采访。今天我带来的第一个问题是:胡锦涛在十八大报告当中强调,要构建和发展现在传播体系,提高传播能力。您如何理解这里面提到的现代传播体系?当前我国对外传播的效果怎么样?有没有哪些地方需要突破和改进?
黄友义:传播体系,我理解就是全媒体的体系,就是过去的传统书刊、报纸、广播电视,这些还有相当大的影响力。同时又出现了互联网,在互联网的技术基础上又出现了社交媒体,比如微博,特别是现在年轻人用微博的更多,因此就形成了七雄争夺的一种局面。很难说某一种纸质媒体没有用了,也很难说新媒体一定取代老媒体,我觉得各有各的读者群,各有各的功能。
最简单的例子,去年美国宣布《新闻周刊》不再印刷了,世界以为从此这个70多年的杂志就不存在了。我刚从国外存在,我发现这个杂志又以新的面貌出现了,还叫《News week》,只有在美国没有纸质版,在亚非拉还有纸质版。就是说一本杂志纸质媒体的离去是很难的,不大可能离去,还有市场。
但是新媒体的作用非常大,中国现在加强国际传播能力,也是利用多种手段、多种媒体。包括我们外文局办的有纸质的媒体,有互联网,也在开微博,同时我们又开了一个完全电子版的《中国文摘》,这是一个发展和进程的问题。当然我们面临的问题不光是技术性的,在国际传播能力方面我们还是弱势,西方还是强势。这里面最大的问题不是在技术上,而是在人的思维习惯和我们的表达方式上,我们要向西方介绍中国。你了解西方的理解方式吗?你了解西方的思维模式吗?你了解西方的语言体系吗?这是对我们最大的挑战。
中国网:您也说到了把我们自己的语言表达出去,莫言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之后掀起了一股莫言热,我们说莫言的作品能够得到外界的作品,一方面是他作品本质,另外还有一个优秀的翻译也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当前国际上汉语翻译的现状怎么看?这种现状对我们中国文化走出去有什么样的影响?
黄友义:正如你说的,莫言的作品有吸引力,然后又得益于翻译。莫言获奖在他之前有很多有名的作者,跟他同期的有很多知名的作者,他们作品的吸引力不亚于莫言的,但是没有获奖,原因是他们翻的外文版本太少。莫言采用了一种国际通行的办法,就是聘一个国外的文学代理商,由他去找不同的出版社,这样让他的翻译版本特别多,看的人多,他的知名度就高,因此就获奖。有一个莫言,还有第二个莫言,第三个莫言,需要有更多的人来把中国的文学作品翻译出去。全世界能把中国的文学作品很好翻译出去的人为数不多。一个莫言还够,十个莫言还不够,因此需要在国内外尽快的形成一支中译外的文学的翻译队伍,这个对促进文化交流有好处。
另外我们也趁热打铁,莫言的作品获奖,开辟了中国文学商业市场,在出版业上是一个商业市场,我们应该马上更多的占领和扩展这个市场,最好的办法是中国人和外国人联合起来一块做。
文学作品和别的翻译不同,外国人不了解中国方言,所有翻莫言作品的人,要么就是有个中国合作伙伴,要不就是跟中国人结婚的人,还有一种办法就是由中国人来翻,再请外国人来润色。这个任务不仅是翻译界,不仅文学界,这是整个中国面临的问题,我们要提高中国文化的传播能力,因此我们要更快的以多种方式组建、形成一支强大的高水平的翻译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