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2年多的舰机适配性试验试飞中,歼-15舰载机试飞员们创造了多项我军新机试验试飞的纪录,最高月试飞达21日、40架次,远远高于新机试飞阶段平均每月飞行的10架次;2年多的试飞,共进行8600多架次的起落。 |
那天,着舰指挥官驾驶战机冲向阻拦索。挂索瞬间,巨大的拉力将阻拦索一端拉断。断裂的阻拦索一端似一记流星锤,在空中打了一个转,狠狠地砸向机尾。“嘭”的一声,飞机尾翼被击中,幸亏塔台正确指挥,才化险为夷。目击这一情景的人们无不惊出一身冷汗。
试验现场,一位老工程师抚摸着断裂的阻拦索,眼泪都下来了,喃喃自语:“这条‘生命线’是试飞员用生命炼出来的啊!”
试飞,就是这样一门残酷的科学!然而,对于未来战场来说,它又是一门确保打胜仗的科学!
一着惊人
2012年11月23日,渤海湾雪后初霁。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次着舰起飞的惊天大戏,在一片灿烂的朝阳中拉开大幕。
滑跑,风驰电掣。起飞,拔地而起。上午×时,滨海某军用机场,试飞员A第一个驾驶552号歼-15战机升空,即将演绎“刀尖上的舞蹈”。
这个“刀尖”很小——高速飞行的战机,必须精准落在甲板上4根阻拦索之间,而每根阻拦索间隔12米,有效着陆区域仅有36米,超过1毫米就是失败。
这个“舞蹈”很难——把疾如闪电的战斗机降落在行进中的航母甲板,形同过“鬼门关”,稍有闪失,后果不堪设想。
而此时,试飞员A信心满满地加速向深海飞去。很快,辽宁舰出现在他的视野里,俨然漂浮在汪洋中的一片树叶。
“舞蹈”就要开始了,辽宁舰上的官兵们都捏着一把汗。
而试飞员A与舰艉左舷的着舰指挥官的对话,平静得像闲聊——
试飞员A:“请示下降高度!”
着舰指挥官:“可以下降高度至×××。”
着舰指挥官:“航向××,航速××……”
试飞员A:“明白!”
……
在两人时断时续、不急不缓的对话声中,舰、机配合得十分默契。
绕舰一转弯、二转弯,放下起落架,放下尾钩,试飞员A娴熟地操纵着战机,调整好姿态飞至舰艉后上方,瞄准甲板跑道,以几近完美的轨迹迅速下滑。
9时08分,随着“嘭”的一声,尾钩牢牢地挂住了第二道阻拦索。刹那间,疾如闪电的舰载机在阻拦索系统的作用下,滑行数十米后,稳稳地停了下来。
“好样的!”着舰指挥官当场给试飞员A打了个满分。
现场掌声雷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