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699万,这是一个什么数字?建国64年以来,高校毕业生最多的一年,这是毕业的一方。我们再来看用人的数字,这是一个什么数字?来自用人一方的数字显示,招聘岗位与往年相比下降大概是15%。一增一减,一涨一落,这使得今年的就业形势就变得更加严峻。 |
解说:
事实上,关于大学生就业难的话题近年来讨论一直不曾停止,清华大学就业指导中心主任熊义志把今年的紧张形势总结为四个原因:中国经济增长率有所降低,加上国际经济持续低迷,导致总体就业需求下降。经济结构调整以及外部经济冲击,导致部分行业就业需求降低。大学生就业市场供大于求的格局持续存在。高等教育质量还需要进一步提升,高校的人才培养还不能完全适应社会需要。他认为,其中前两个因素是今年碰到的新形势,后两个问题则是近年来一直存在的问题。
几天来,在网络上流传着这样一组照片“假如大学可以重来”,摄影师将对头对准了这些年轻人,这其中就包括“不做工科女”、“继续考研”、“换专业”的心愿,我们不知道这其中是否有包含着对于就业难的现实表达?当梦想遇到现实,看看网络上那些关于最难就业专业、最好就业专业的统计,问题的反思也许还应该回到校园里。
董倩:
我们熟知一个成语叫学以致用,如果你在大学里学的东西在毕业了之后你用不上,那学它又有什么呢?
接下来我们继续连线张先生,刚才我们说到大学受到什么教育和毕业以后你找到什么工作,现在似乎并不是一个完全咬合的过程,您分析哪儿脱节了?
张翼:
像刚才采访的专家说的也有这种大学的扩招过程当中的因素,有些专业可能扩招的速度更快,有些专业比较慢,那么越快的一些专业碰到的就业竞争压力就越大,这是一个因素。第二个因素我想是还需要我们长期地去理解大学生就业的困难,很多人把它理解为仅仅是经济的变化或者是理解为是我们在某一个时间段里面可能发生的这样一个问题,事实上如果研究发达国家的大学生就业的难处,就会发现大学、研究生,甚至于博士生,从他毕业到找到匹配的工作需要的时间会很长,那么这个时间就会导致人数越多,失业率就会上升这样的一个结果。
董倩:
好的,谢谢您。
您说到的这个话题,其实也正好看到了今天熊丙奇他说了这么一番话,他说,“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不是今天出现的,但是我们基本的解决思路是一年一年,把难题往来年推,这样就导致问题就越积越多,以此来解决这个问题的话,必然是就业难,没有最难,只有更难!”由此可见,别怕难!要想解决大学生的毕业难,只有追根溯源去解决!
好,这就是今天的节目。感谢您的收看,再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