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5月30日08:45来源:人民日报字号:
摘要:不恐媒、不拒媒,在“微政”时代,如何顺应时代潮流,学会用网、在网上更好地“说话”,已经成为各级领导干部的必修课。 |
放下“官架子”
截至2013年第一季度,通过新浪认证的政务微博数突破7万个。在Web2.0时代,公众分散的话语通过社交网站、微博等新兴媒体形式汇聚到一起,形成了一种强势的舆论。
不少公职人员也用上了微博,在互联网上直面网民。@北京王惠、@叶青……据新浪2013年第一季度政务微博报告统计,我国政府机构和公职人员微博中的县处级认证用户数达10203个,首次突破1万,占政务微博总数14%。
5月17日,昆明市长李文荣在新浪开通微博,他说:“今天我开通了新浪微博,希望能再次搭建一座与大家坦诚沟通的桥梁。我愿意倾听你们对昆明建设发展的意见,我和我的同事们将认真研究大家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这是@昆明市长的第一条微博。短短6小时,他的粉丝数就超过2万。
然而,开博客、上微博仅仅是政府信息公开外在化的一种形式,更为重要的是观念。“我们的官员要转变观念,从内心深处接受公众监督;官员要有诚意、要端正心态;不仅要有好的方法,还要提升官员素质”,国家行政学院汪玉凯教授认为,“不要抱着应对的心态,而是要把老百姓放到重要的地位上,面对老百姓心态要正要放下身段。”
“最重要的还是公开透明。现在有些官员根本就不用和媒体打交道,也不用和公众交流。在社会各项管理工作中,官员就要面对媒体,要把老百姓放在心上,主动地公开透明”,中国人民大学刘海龙副教授说。
除了官员个人层面,政务公开的另一个现实问题是,政务公开的制度规范和建设仍不完整。武和平认为,“观念、方法、机制三者缺一不可。我们要建立完善发言人发布制度、互联网空间与网民的交流机制等一系列制度,用制度来规范政务公开”。
消减情绪上的对立、缩小信息鸿沟,需要各级领导干部端正自己的心态、站在媒体和公众的角度与老百姓坦诚相待,最大限度地满足公民对政务信息的合理需求,让政府在阳光下运行。
不恐媒、不拒媒,在微政时代,理当做一个与民众坦诚相见、“会说话”的干部。 (沈 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