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6月18日10:46来源:中国经济周刊字号:
摘要:其实,中国企业的“应对”并非只有应急之策。阿特斯、英利等国内光伏企业早前就已经开始研究并实施了向全球新兴市场转移的发展战略,欧盟市场已不再是部分龙头企业的“过度依赖”。 |
企业:不依赖、不放弃欧洲市场
6月12日,端午节,樊振华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他们没有休假,依然在做抗辩和谈判的准备。“这两个月应该是一个非常关键的谈判期。在下一轮的抗辩中,我们也会针对欧盟制裁本身存在的法律瑕疵,以及程序上的违规提出合理理由及相关数据,比如,在参照国的选择、税率的计算等方面,以此作为后期抗辩的基础。”樊振华说。
中国机电商会的工作人员也在做相应的准备,一位工作人员说,这段时间工作太紧张了,经常要熬夜加班。“初裁结果出来后,我们正在分析裁决的法律漏洞。目前,我们的工作主要有两方面:第一,进一步做法律抗辩;第二,跟企业进行紧密沟通,准备应对方案,为谈判做准备。”中国机电商会有关负责人说。
“目前,即使增加一部分成本,我们出口到欧盟的光伏组件还在正常发货。”瞿晓铧说,“初裁实施才一个星期,我们需要观察一段时间。”阿特斯出口欧洲光伏组件的出货量正在快速下调。2008—2009年,阿特斯在欧洲市场的销售量占全球出货量的50%,2012年已下降至40%,而今年一季度,这一比例已被调整为20%。
这是瞿晓铧在两年前就开始的市场多样化战略,试图让阿特斯从已供过于求的欧洲市场向全球新兴市场转移。“我们通过进入快速增长的新兴市场提升公司的盈利能力,今年第一季度,亚太市场已经占我们总发货量的50%左右,成为我们的第一大市场。”瞿晓铧说。
在亚太地区,日本、泰国、印度这些人口众多的国家已经成为中国光伏企业下一轮开拓的市场。
转移市场的还有英利。曾经占英利总出货量80%的欧洲市场,今年一季度的占比只有50%。“其实,应对欧盟双反的策略,我们很早就开始研究并付诸实施了。”樊振华说。
“我们会保证一定的份额在欧洲市场,但出货方式会有变化。”瞿晓铧说,自今年3月欧盟要求中国企业在海关进行注册并押30%货款作为保证金后,阿特斯即开始考虑是否从加拿大的组件厂直接发货,以规避欧盟的注册和征税。
未来,如果欧盟提高对华光伏产品的税率并执行终裁,必将逼迫中国企业在第三国设厂生产光伏电池及组件,并出口欧洲。“至于在哪个国家设厂,东南亚、中东抑或是欧洲本地,各有各的说法。”阿特斯全球市场高级总监张含冰说,“无疑,这个成本肯定是高的。”
“你想,在国内组织一个团队都很难,更何况在海外。而且,每一个国家的法规、安全标准上都不一样,税务、招工、劳动法等都要考虑,这都是一个系统工程。”瞿晓铧说。
欧洲市场已硝烟弥漫。“因为要缴纳大量的关税,中国产品价格必然大幅上涨,而利润并没有提高,这将直接导致企业在这一市场的竞争力下降,甚至被迫退出。”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光伏分会秘书长吴达成分析称,初裁后,中国的光伏产品进入欧盟的大门虽然没有完全关闭,但是却出现了一个非常大的壁垒。
“不管欧洲最后是一个什么样的贸易壁垒,不管两个月后是否谈出一个合理的方案,我们都不会完全放弃欧洲市场。”瞿晓铧说。
(《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李凤桃 王红茹|北京报道 实习生王帅帅、张月晖对本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