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7月16日21:57来源:每日经济新闻字号:
慈善公益基金“托底”
如果真的没有了煤炭,免费医疗怎么办?要知道,我国大部分地区并无丰富的煤炭矿产资源。对此,神木县推出的民生慈善基金会正试图给出答案。
在神木县政府看来,仅靠开发煤炭资源,必将面临资源枯竭后的财政困境。神木县政府希望在财政之外,通过慈善公益金破解资源性城市的瓶颈,亦为未来庞大的免费民生后续支出提供保障。神木县经济发展局副局长王世平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政府之所以筹备慈善基金,是为解决煤炭资源枯竭与资金流失之后的民生问题。
在有30多年财政工作经验的刘新民看来,神木县的财政收入仅靠煤炭工业支撑,并非长久之计,希望陕西省神木县民生慈善基金会,能够在财政体系外,再创一套收支体系,成为资源性城市转型的一个示范样本。
基于此,2011年1月27日,神木县成立了基金筹集运行工作领导小组;3月28日晚,神木县举行了作为筹集启动仪式的一场慈善晚会,仅第一场慈善晚会,神木县企业和个人认捐数额就达到38.18亿元以上,超过了其5年的募资计划;其后,经陕西省民政厅批复,“陕西省神木县民生慈善基金会”成立,统一对募集资金进行投资管理。
该基金的主要作用是对大病患者进行“二次救助”,神木县康复办主任刘小军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介绍说,具体的标准为,自费3万元以上、不足5万元的报销40%,5万元~10万元报销45%,以此类推,20万元以上的报销60%,“自费越高,报销比例也越高”。
基金会对于免费医疗的支出则为,去年救助共164人,支出516.79万元,在神木县合疗办待批的预计近70人,救助金额约200多万元,刘新民介绍说,“我们预计的是每年300人,救助1000多万元,去年并没花到这么多。”
事实上,包括免费医疗在内,基金会于去年11月共启动“养老、助幼、扶残、义工”等公益项目,据统计,这些项目基金会共支出5150余万元。
“截至目前,基金会达成的意向捐资40多亿元,实际到账20.49亿元,其中19.07亿元为企业及煤矿捐款,我们已是全国最大的非公募基金会。”刘新民告诉记者。公开资料显示,神木县慈善基金属于非公募基金,募集范围以神木县境内为主,资金来源主要依靠县财政、企业、群众三方面的力量。
对于如此高的捐助力度,刘新民表示,一些煤企和煤老板在当地占有煤矿资源获得了巨额的财富,拿出一部分回馈社会很正常。
然而,即使再多的钱,也总有花完的一天,这就要求基金会具备令资金保值增值的能力。刘新民也表示,保值增值是基金会的主要工作之一,他和同事多次前往上海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等学习考察,也会请专家学者开会讨论基金会的运营问题。刘新民透露,目前基金会到账的捐款额是20.49亿元,其中19.07亿元来自捐款,1.42亿则是投资收益,但他没有透露具体的投资方向。
对于基金会今后增值保值或者是日后投资理念的改变,李新民表示,3月20日以后基金会要开第三次理事会,会议上会对此进行进一步的研究讨论。
此外,对基金会的监管也是外界所关注的话题。刘新民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基金会目前组织机构为一办三部(即综合办公室,财务部、投资部、公益项目部),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基金会的运行也是按照非公募基金的相关规定,受陕西省民政厅监管。政府在前期筹集资金的时候介入,后期都是靠基金会自身活动。
刘新民透露,基金会目前在做一些公益项目的投资,主要是针对弱势群体进行扶持,而后基金会会将生态和环境保护纳入进来,希望通过这次的运作,为资源性城市的转型起带头和示范作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