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时政台湾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陕西江西内蒙古山东吉林移民书画商城环保县域创投招商华商创新滚动
2013年09月17日11:23|来源:中国工业报|字号:
摘要:作为中国机床工具工业行业协会的创立者和CIMT展会的缔造者,梁老的讲述总是将听众带回到那一段机床行业初创的历史。但更令人值得铭记的是,随着工业的发展,作为我国机床工具行业海外并购的策划与推动人,梁老在整个工业界也颇有敬仰者。 |
梁训瑄二三事
9月6日,梁训瑄离世的消息传出,便有不少圈内圈外的人士为之惋惜不已。
作为中国机床工具工业行业协会的创立者和CIMT展会的缔造者,梁老的讲述总是将听众带回到那一段机床行业初创的历史。但更令人值得铭记的是,随着工业的发展,作为我国机床工具行业海外并购的策划与推动人,梁老在整个工业界也颇有敬仰者。
记者曾经参加过2011年北京大学管理案例研究中心关于国际并购实践交流分享的会议,而那次的主讲人就是梁训瑄。
时间再往前推,据闻2009年夏天,当四川腾中重工正在策划收购通用旗下的悍马品牌时,该公司的总裁和副总裁飞到北京,向梁老当面请教。
的确,像梁训瑄一样亲身参与中国机床工具行业诞生、成长和壮大每个关键点的业内专家大多早已在家颐养天年,而其却在2012年出席了在浙江台州举办的“赢在转型升级”的高峰论坛上作了发言,还出席了2013年7月底的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的换届大会。
或许用“工作到生命最后一刻”来形容有点夸张,但确实从梁训瑄身上,我们可以深刻体会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必须抓住主动权” “技术是买不来的”
每每跟外界交流,梁训瑄总是不忘强调这点。他曾经告诉记者,因为搞了一辈子海外采购和海外收购,他的深刻感受是“一定要掌握技术,而想要掌握技术,就一定要控制工厂和人才,因为没有人才、工厂特殊的机床和制造设备,即便买回图纸,我们也制造不出来。”
一直以来,技术上的瓶颈是本土品牌机床厂商与欧美先进企业最主要差距。
“产品缺乏足够的市场竞争力,尤其是在稳定性和可靠性方面,与先进国家同类、同档次产品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
相信这种言语,行业内人士应该不会陌生,而这种共识机床行业内无人不晓。实际上,技术依赖一直是中国机床行业发展的弊病。
在中国国际机床工具展会上,不难发现大量本土品牌机床产品,要么关键的核心部件产自日本、要么搭载德国数控系统……技术依赖痕迹随处可见。
不可否认,在二十余年间通过消化吸收、合作生产等方式,我国数控机床的设计和制造技术有了较大提高;不过,对关键技术的试验、消化、掌握及创新却较差,陷入“落后——赶超——再落后——再赶超”的怪圈。
要打破这种怪圈,必须在自主技术研发上有所突破,而要达到这种效果,无疑需行业内专业人才综合素质的提升。
开阔眼界,近距离参观考察国内同类产品也许不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但这种潜移默化式的知识储存会为产品的更新提升奠定基础。
![]() |
(责编:王昕)
梁训瑄 机床工具 机床行业 机床企业 机床工业
网站地图 | 关于海外网 | 广告服务 | 海外网招聘 | 联系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海外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12041252号
投稿邮箱:tougao@haiwainet.cn
Copyright © 2011-2013 by http://www.haiwai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