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网首页移动客户端评论资讯财经华人台湾香港历史社区视频云南新加坡滚动

海外网海外网>>资讯>> 正文

明贤法师青海湖畔广讲“宗门心法五要”【3】

2014-08-19 11:11:50|来源:中国网|字号:

做不请友,就是要度化一切众生,向一切智,成就圆满的究竟佛果。《大乘四法经》中有这样的话,“菩萨有四种善法。云何为四?谓乐修一切善法;不轻未学;于诸众生怨亲平等;为不请友饶益众生,不思其报。是为四。”在《大方等大集经菩萨念佛三昧分》里又曾经这么说,“作不请友,为行大慈。”在贾曹杰注解的寂天菩萨《入菩萨行论》里也有这样的话,“大悲引发为不请友,故应赞扬。”

僧肇大师则有更直接的说法,“真友不待请,譬慈母之赴婴儿也。”不需要你请,他自然就会来,就像慈母直接到达婴儿的旁边去守护他一样。窥基法师曾经这样谈,“故行慈悲,为不请友,譬之父母,怜救于子,不待请故,已前诸位。或待他请,方救济之,未能任运为不请友,此皆任运慈悲深故。”

在传灯法师的《维摩经无我疏》里也引用僧肇大师的说法,“真友不待请,譬慈母之赴婴儿也。”在我们的《光明希望大悲灯供》中也有这样的话:

若与我有缘,若与我无缘,同我大愿是我身;

同我大愿故,共我身无别,其四无量等虚空;

广度有情故,勤勇无休歇,愿彼通达正觉路;

我不入三界,亦不出三界,常以圣性愿力故;

心如虚空故,常安住法界,遍在众生心识体;

以圣性愿力,加持诸有情,令罪垢灭入菩提。

这是北海禅院灯供愿文之中有关“不请之友”的原话。

以“不忘念”、“不变随缘”、“不念旧恶”为基础,《维摩诘经》中的“不请之友”就从这种内在的心理构建中向外进行拓展,完善到对于外人的帮助上去。由内而外,发诸内而行诸外,就成为一个人以菩提道帮助所有人的契机。

要怎么帮助别人呢?如果能够在关注自己生命状态的同时,对他人的生命和信仰状态同等水平地关注,自然就会做他人的“不请之友”,自然就能时时处处与人把掌雄谈、共叙平生。所以,别人没有请你帮这个忙,你发现他有困难了会帮助他解决。敏锐地觉察他人需要,轻巧地帮人解决,以“不忘念”、“不变随缘”、“不念旧恶”的方式来成就“不请之友”。

假如念着旧恶,不可能做不请之友;假如已经变了,不能随缘不变,不可能做不请之友;假如起恶念了,也不可能做不请之友。要由内向外逐步扩展开来,这是“不请之友”的核心要义。

不忘初心

第五部分“不忘初心”。

《文殊师利菩萨问菩提经》中天子问:“正观以何为本?”文殊师利菩萨回答说:“以坚念不忘为本。”天子言:“文殊师利,菩萨有几心,能摄因、能摄果?”菩萨言:“天子!诸菩萨有四心,能摄因、能摄果。何等为四?一者初发心,二者行道心,三者不退转心,四者一生补处心。初发心为行道心作因缘;行道心为不退转心作因缘;不退转心为一生补处心作因缘”。看来,初心就是其中一颗最大、最主要的心。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中说,“汝应谛听,当为汝说。亦有初心胜后心义,谓阿罗汉诸无漏心,虽离自身一切烦恼,而不能化无量有情,皆令发心舍诸烦恼;菩萨初发大菩提心,虽于自身烦恼未断,而能普化无量有情,皆令发心舍诸烦恼,展转饶益无量有情,是谓初心胜后心义。”这就是初心的价值。

龙树菩萨在《大智度论》里说,“菩萨法者,于是观中不忘本愿,不舍大悲,先用不可得空调伏心地。住是地中,虽有烦恼,心常不堕,如人虽未杀贼,系闭一处。”“不忘初心”虽然没有广泛地应用菩提心,但是已经把各种烦恼贼系闭一处。“不忘初心”自然就拥有这样的功德。

月称论师在《入中论》中这样说:

大悲心与无二慧,菩提心是佛子因。

悲性于佛广大果,初犹种子长如水。

常时受用若成熟,故我先赞大悲心。

《虚云老和尚法汇》中曾经这样说,“假使热铁轮,于我顶上旋,终不以此苦,退失菩提心。”除了虚云老和尚这样的说法以外,我们也还要对于宗门心法五要的第五部分“不忘初心”做一番解读。

“不请之友”已经成就了,往下面的要点便是“不忘初心”。

“不请之友”并不是主动地做他人狐假虎威、狼狈为奸而作恶的朋友,关键是要不忘初心。虽然做了不请之友,但是我们要关注心里的建树。菩提心的要义是对个体和他人生命同等地关注,同等珍惜所有人的生命,爱惜所有人的信仰、信念。这样做“不请之友”就不是庸俗的一面。

如果没有忘失初心和帮助他人的善心,就能始终停留在一个坚定、真实的发心当中。其他烦恼贼偶尔也会泛起,虽然未能杀贼,但是所有的烦恼贼都已被禁闭在一处,所以不为所恼。

最重要的不是“变不变”的问题,而是“忘不忘”的问题。一个人常常能提点起当初的那一念,常常都去返顾最初的发心,没有忘失,自然会很如法,为人处世也能特别懂得怎样去安顿自己身心中的烦恼和不安。最早的那一念常常提得起来,为人就会非常纯粹,不那么容易受染污。染污得多、变化得多,初心当然就忘失得干净。

“不忘初心”还是要在前后五种心的基础中,时常返顾、经常提点当初的“那一念善心”。我们能保有对最初那份发心的回顾,这便是一种童真、真挚,一种能够排除外界干扰的狂狷,甚至可以说这是一种朴实、一种真实。

我们看人和人之间打交道,有时第一反应会成为后来的一种相续。但我们有关菩提道的最初发心也一定会成为未来相续缘分的起点。如果修行过程中始终不忘初心,就像明代李贽所说的“童心未泯”,就是真心、童真。真心未泯,气象自然真如。

以上就是我们所谈的这五种心,是北海禅院所确立的宗门心法五要。这五个要义用一首短偈来综合:

不忘初心不请友,不念旧恶不变缘;

心不忘念佛亲教,法轮再转无别传!

不忘初心、不请之友、不变随缘、不念旧恶、不忘念,是大乘佛法宏观的纲维,更是最核心的修行要素,也是大乘佛教价值观指导下的做人原则。牢记这五条,自然大乘在握。

(来源:中国网)

分享到:

分享到唐人街BBS

宗密,法师,龙树菩萨,善知识,功行

评论时政国际娱乐文史地方华商

热图>

最新热点>

媒体:中央巡视与专项追逃内外联动反腐

娱乐炫图>

最新排行 >

史海钩沉>

精选图片>

视频>

论坛热帖>

猜你喜欢>

最美中国名校“校花”巡礼—吉林篇(高清)

阎锡山在山西的最后时光(组图)

评论|咨询|台湾|香港|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滚动

新加坡|云南|吉林|红色|南粤|中原|书画|丝路|鲁东|创新|创投|成渝|赣鄱|钱江|食品|IP电视|华商|纸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