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首頁|

 

 

馮驥才:把書桌搬到田野上【2】

2012年10月12日09:49    來源:羊城晚報     手機看新聞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間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羊城晚報:古村落的生存現狀如何?

馮驥才:現在古村落的現狀簡單概括就是正在迅速地消失,這是一個事實,我們有一個調查,十年前我們的村落有360萬個,現在則是270萬個,也就是十年裡我們損失了90萬個,保守一點地說,我們一天消失的村落有80個到100個,這不可想象。

羊城晚報:古村落消失的原因何在?

馮驥才:最重要的一個原因是大規模的、快速的城鎮化,農村的宅基地被開發,很多古村落在這一過程中直接遭到損毀。古村落保護要成為城鎮化的一部分,不能成為城鎮化的對立面,把古村落保護看成是城鎮化對立面是一種沒有文化的表現。古村落的保護與城鎮化應該成為一體,這才是一個文化大國的科學發展觀。還有一個原因是我們正處在農耕文明向工業文明轉化的過程中,很多的農村生活解體了,大量農村人到城裡務工,形成“空巢”現象,很多房子因為年久失修垮塌了,而很多在城市長久生活的人們已經不願意回到農村了,故土的概念已經淡薄得多了。

羊城晚報:古村落保護存在哪些問題?

馮驥才:一方面是很多古村落來不及保護,正在大量地、迅速地消失﹔另一方面,我們缺少對古村落的系統的、詳盡的調查,我們需要在對古村落調查的基礎上進行分類,重要的、經典的、能體現中華民族文化多樣性的古村落應該有序地保存下來,讓它在未來發揮它的作用,但現在我們還缺少這方面的系統工作,這是一個很大的缺憾。

羊城晚報:在如此緊迫的情況下,古村落保護有哪些工作需要做?

馮驥才:前幾天國家建設部來我這裡開會,我當時提出一個想法,要先做一個科學普查,確定下來我們的目的是什麼,我們怎麼確認它有哪些價值,然后由專家鑒定,鑒定完之后分類,最后由國家制定古村落名錄。經過很長時間的研究,現在已經確立了由住建部、文化部、財政部、國家文物局聯合制訂的“中國傳統村落保護和發展工程”。這項工程實際在4月份就開始工作了,只是沒有對社會公布,當時就開始調查的時候,就嚴格按照專家制定的標准去進行調查,調查完后,我們獲得的有價值的信息是將近12000個,確定完后前天在北京成立了專家委員會,專家委員會裡面包括建筑學的、文化學的、民俗學的、藝術學的、規劃學的等各個方面的專家,由我擔任主任。

這個會議還有幾個重要的點:一是確認了幾個重要的名詞,今后我們不叫“古村落”,而叫“傳統村落”,以便更好地明確這一概念,突出它的文化內涵,體現它的傳承性﹔二是確定由四部局聯合進行操作這樣一個國家級的保護和發展工程﹔三是從現在開始,我們的國家要對農耕文明的巨大的遺產進行一個全面的盤點,這也是國家文化自覺的體現,也是這幾年來知識界和群眾文化自覺的體現。對我來講,我覺得自己責任重大,使命光榮。在由農耕文明向工業文明的轉型期,如何使我們的文化傳承不中斷,這是我們必須要做的一個事情。

(責編:夏麗娟)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瀏覽過此新聞的網友還閱讀了以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