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為全球最大的獨立制片公司,獅門通過細分市場定位、低成本組合投資、衍生收入的深度挖掘、版權庫的穩定現金流、合作拍片的資源杠杆以及多元化的融資渠道和金融平台,實現了自成立以來連續15年的收入正增長,2012年票房總收入預計將達10億美元。 |
與私募基金合作收購
近年來,隨著獅門收購規模的擴張,換股和並購貸款的資金支持已不足以滿足其擴張需求了,公司開始擴大與私募基金的合作范圍和合作形式。2009年2月,獅門以2.5億美元收購了節目導播電視網TV Guide,3個月后又將TV Guide 49%股權以1.23億美元價格出售給摩根大通旗下私募基金One Equity Partner。此舉降低了公司的收購資金支出,但保留了對收購公司的完整控制權。
合作收購之余,獅門也通過與私募基金合資成立公司共同拓展新業務,如2010年4月,獅門就與傳媒通訊領域的知名私募基金Saban Capital Group合作成立Tiger Gate Entertainment Limited,負責運營Saban在亞洲地區的多個付費電視頻道,並發行動作片、恐怖片及其他電視節目。合作中,獅門負責運營,而私募基金則提供資金支持,雙方各取所需。
成立自己的電影基金
在利用第三方電影基金的同時,獅門也成立自己的電影基金,如2001年成立了有限合伙企業CineGate,融資2.7億加元,投資於加拿大的影視制作,獅門作為管理人從中獲取管理費及提成收益。2007年5月,公司又募集了4億美元的電影基金﹔7月,募集了1.4億美元的電視和電影基金,從而擴大了管理資產規模。
綜上,獅門80%以上的資金都來自於外部資金的支持,包括私募股權資金和私募債權融資、公開市場股票發行和可轉債發行,此外還有剩余收益權分享融資、版權庫的質押融資、跟片貸款、銀團貸款、並購貸款等﹔並通過融資租賃降低設備初投資,通過票房分賬降低主創人員的固定投入。
截至2012年財年,獅門公司總資產28億美元,其中,銀行貸款6億美元(5億美元是收購頂峰娛樂的並購貸款),私募次級債融資4.3億美元,可轉債融資1億美元,剩余收益分享權融資4.2億美元(包括私募基金在項目層面的資本投入,以及應付給私募基金和主創人員的票房提成),跟片貸款5.6億美元(主要是針對單一影片的發行權質押融資,政府的貼息貸款,以及版權庫的質押融資),實際股東權益不到1億美元—多渠道融資最大限度使用了資本杠杆,加速了企業的規模擴張。
規模擴張的新階段
在過去幾年中,獅門的商業模式已吸引了很多投資人的關注。在廣泛投資平台的支持下,開始大規模的收購擴張。2009年3月,獅門買下了系列小說《飢餓游戲》(Hunger Game)的電影版權,當時該系列的第一部僅賣了50萬冊,但隨著第二部和第三部的發行,銷量持續攀升,目前已累積銷售3650萬冊,為此市場將其視為繼《哈利·波特》和《暮光之城》后的又一本傳奇之作(《暮光之城》的全球發行量達1億冊)。
2011年,獅門投入1億美元投拍《飢餓游戲》第一部,這是其歷史上最大手筆的制作,當時預估票房收入2億美元,總收入3億美元,利潤約1億美元。2012年3月,《飢餓游戲》正式上映,首日票房6800萬美元,創造了非系列電影首日票房的新紀錄,目前《飢餓游戲》第一部的全球票房已達到6.5億美元,遠超預期。后續三部《飢餓游戲》的預期票房也隨之上升,當然投資規模也在增加。此外,每年公司還計劃拿出4-5億美元用於電影或電視節目版權的收購,以不斷擴充版權庫。
除了制作規模的擴大和版權庫的擴容,獅門的並購規模也在擴大。2010年,公司曾聯合金融家卡爾·伊坎(獅門的大股東)對瀕臨破產的米高梅電影公司發出了收購要約(卡爾·伊坎也是米高梅的主要債權人之一),雖然最終的收購方案被米高梅董事會拒絕,但公司的擴張野心並沒有受到打擊。
2012年1月,獅門以4.1億美元完成了對美國另一主要獨立制片公司頂峰娛樂(Summit Entertainment)的收購,此次收購使獅門的票房規模又上了一個新台階,計劃於2012年11月推出的《暮光》系列第五部預期將使獅門票房再增加4億美元以上。
獨立制片商的模式啟示
自1997年以來,獅門的收入規模已從最初的4500萬美元增長到今天的近16億美元,過去10年收入的年均增幅達到20%,而股價則上漲了570%。與之相對,迪士尼(DIS.NYSE)同期的股價漲幅僅為180%,新聞集團(NWSA.OQ)上漲了160%,時代華納(股票代碼TWX.NYSE)漲了60%,而獨立制片商夢工場(DWA.OQ)自成立以來股價則下跌了50%(圖4、圖5)。
事實上,獅門快速成長的背后是文化與金融的有機結合,其每次業績飛躍都離不開金融投資人的支持。而它之所以能夠得到金融機構的青睞,首先是獅門自身通過對利基市場的聚焦和低成本的組合投資降低了業務風險,通過對衍生收入的深度挖掘和版權庫的構建提高了投資回報率(圖6)。
當然,風險的降低和回報率的提高不一定要用低成本和利基市場策略,但對於創新周期短、投資回報高度不確定的文化企業來說,要吸引金融投資人的關注,首先必須通過商業模式的創新使自身的風險-回報達到市場化水平,在此基礎上,再借助多元融資渠道和政府政策扶持,把風險收益以更合理的方式分配給不同類型的投資人,從而在最大范圍內調動社會資本,推動文化企業的規模化進程,而規模能夠進一步地分散風險和創造衍生價值。
因此,獅門公司的成長啟示就是,文化與金融的結合要求文化企業優化自身業務平台,增強金融意識。
杜麗虹為北京貝塔咨詢中心合伙人
獨立制片商模式
獨立制片商是指那些不直接附屬於主流電影公司的制作公司,它們必須在大片場之外尋找投資人,通常50%以上資金來自於主流電影公司之外的投資人。因此,獨立制片模式的發展與金融創新密不可分。
早期獨立制片商的成立主要是為了對抗大型電影公司的壟斷,但由於當時電影產業的資本渠道並不暢通,所以大多數獨立制片商並不能實現獨立生存。后來隨著數字攝影技術的廣泛應用,膠片成本大幅下降,於是在相當長一段時間中,獨立制片商發行的影片成為低成本影片或文藝片的代名詞,這些影片的拍攝成本通常隻要幾百萬美元,一般不超過2500萬美元,幾乎沒有任何宣傳活動,僅在少數影院的非主流時段或電視電影頻道播放,或直接制作成DVD銷售。
但上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私募電影基金的崛起,大量業外資本涌入電影產業,從而為獨立制片商提供了更廣泛的資金渠道,於是獨立制片商開始擺脫低端形象,進入主流市場。像夢工場這類獨立制片商單一影片的投資規模也達到數千萬美元,票房收入過億美元。獅門公司作為最大的獨立制片公司,其目前的年票房收入超過10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