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2年5月28日,衛生部和教育部聯合發布《關於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的意見》,確定將在臨床醫學教育綜合改革方面開展4項試點,旨在為醫改提供有力的人才保証。該計劃實施周期為10年,分批進行立項建設,其根本是推動人才培養模式改革。 |
什麼是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
2012年5月28日,衛生部和教育部聯合發布《關於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的意見》,確定將在臨床醫學教育綜合改革方面開展4項試點,旨在為醫改提供有力的人才保証。該計劃實施周期為10年,分批進行立項建設,其根本是推動人才培養模式改革。
教育部稱,希望通過這一改革試點,回歸醫學教育作為精英教育的內在要求,培養適應醫改需要的好醫生,並通過與衛生部、發改委、人事部等部門的合作,吸引優秀畢業生到基層醫療機構服務,提高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水平。
“強化醫學生醫德素養和臨床實踐能力的培養,開展拔尖創新醫學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試點,面向農村基層培養大批實用型的全科醫生……”
日前,教育部與衛生部聯合啟動的“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以下簡稱卓越計劃)備受矚目。卓越計劃中的醫德、臨床、基層等關鍵詞,被渴望緩解“看病貴、看病難”的公眾視作亮點。
“一名德才兼備的醫生可謂牽系千萬家,高校醫學教育,就是在給這些未來的好醫生打基礎、‘鍛坯子’。醫學教育怎麼為醫改服務?它能否給社會輸送好醫生?是醫改能否深化的關鍵之一。”日前,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張大良在接受中國青年報專訪時,向記者介紹了該計劃的最新進展。
已有146所醫學院校提交268份改革方案
張大良介紹說:“教育部、衛生部聯合實施這一計劃的4個發力點包括:一是改革5年制本科臨床醫學人才培養模式,把強化醫學生職業道德和臨床實踐能力作為改革核心。二是改革臨床醫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建立臨床醫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與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有效銜接的制度。三是改革長學制臨床醫學人才培養模式,培養一批少而精、高層次、國際化的醫學拔尖創新人才。四是改革面向基層的全科醫生人才培養模式,提高全體醫學生對常見病、多發病和地方病的診療能力,培養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全科醫生。”
張大良告訴中國青年報記者,4個改革點不是“拍腦袋工程”,都有鮮明的針對性。
“從教育部此前的調研工作看,4個改革點都指向了當前醫學教育中存在的矛盾和問題。”張大良舉例說,“比如,能關愛患者、與患者溝通的醫學生教育教學模式單一,能與國際醫學界‘對接’的拔尖領軍醫學人才不足,能進入社區、鄉鎮等基層衛生機構的全科醫生嚴重缺乏等。”
“對醫改這一重大民生工程,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同志強調指出:‘硬件是基礎、軟件是關鍵,當務之急是解決人才短缺、技術薄弱這一最突出的問題。’這就把醫學人才的培養教育放在了一個突出重要位置上,卓越計劃正著眼於此。”
張大良向中國青年報記者透露,“啟動卓越計劃至今,教育部已收到了來自全國146所醫學院校的268份改革方案。這些方案涉及“5+3”培養模式、長學制模式、面向基層的全科醫生培養模式等各方面,在經過專家審核后,有望在近期批准推出第一批改革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