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首頁評論時政台灣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創投吉林南粵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華商滾動
海外網>>時政

城鎮化隻速不量堪虞 農民市民化政策屏障應除【3】

2013年01月06日16:24    來源:半月談    李鈞德 梁曉飛 蔡玉高 王政    字號:
摘要:中國的新型城鎮化,應該對忽視進城農民權益、制造“城市邊緣人”的做法說不,讓農業轉移人口順利轉化為市民﹔應該維護失地農民的土地權益,讓土地在城鎮化過程中產生的財富成為進城農民生存發展的長久支撐﹔應該大力拓展集約、智能、綠色、低碳的城鎮化發展之路,讓新老城鎮居民生活得更加美好。

  新型城鎮化:集約、智能、綠色、低碳

  未來的新型城鎮化,到底應該遵循一條什麼樣的發展路徑?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中央明確指出:“要把生態文明理念和原則全面融入城鎮化全過程,走集約、智能、綠色、低碳的新型城鎮化道路。”

  走集約用地之路,保障資源長久支撐

  由於中國的耕地資源有限,節約集約利用土地是新型城鎮化的必由之路。國土資源部部長徐紹史介紹說,目前中國城鎮化的速度在不斷加快,城鎮化率已經超過了50%,但用地粗放浪費現象卻依然突出。一些城市新區建設盲目擴張,部分工業園區重復布局,這種粗放的用地方式更加劇了我國的用地矛盾。

  一些地方在城市建設時,不顧自身財力,不顧土地等資源的承載力,已經造成很多問題。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村經濟研究部副部長劉守英說,由於缺乏產業支撐,一些地方出現“睡城”現象,每天早晚高峰,有數十萬人在同一時間往返十幾甚至幾十公裡上下班。

  “更有甚者,一些城市以‘加速城鎮化進程’為幌子、以建設工業園區為名,以獲取土地出讓收入及相關稅費為目的,大搞擴城、造城運動,粗放式佔用大量土地,其危害比單宗違法用地事件更為惡劣。”

  業內專家表示,過度消耗和低效利用土地資源的粗放方式必須得到改變。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研究員常修澤說,中國是一個人均佔有耕地面積較少的國家,必須實行最嚴格的節約用地政策。

  針對此,國土資源部要求,各地要基本建立起符合本地區特點的節約集約用地制度體系,積極拓展建設用地新空間,加大閑置土地的處置力度,逐級分解落實“十二五”單位國內生產總值建設用地下降30%的目標任務。

  在節約集約用地過程中,加強規劃、提高產業聚集度和用地強度都是題中應有之義,但還需注意防止走偏。一些地方將推動農民轉為高層、多層居住作為集約利用土地的主要手段之一,卻忽視了農業的產業特點和農民的就業問題,結果影響了農民的生存發展。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副部長仇保興表示,我國一些地方在城鎮化過程中盲目撤並村庄、將農民趕上樓,以為可以節約很多耕地。須知許多農民雖已上樓,但還在務農,上樓后農機具、糧食、種子和肥料等沒有地方堆放,隻能堆在樓下綠地中。農民種地是一種循環經濟,如果一味趕農民上樓,不僅造成農業循環鏈斷裂,而且還忽視了庭院經濟的收益。

  專家表示,土地是農民的核心權益,在集約發展城鎮化過程中,必須重視保障農民的權益,才能為城鎮化利用土地資源提供長久支撐。

  走綠色低碳城鎮化之路,讓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城鎮化的綠色低碳發展趨勢,將為綠色人居、建筑節能產業帶來巨大的發展機會。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所長李佐軍認為,新型城鎮化建設一定要走集約、智能、綠色、低碳的道路,這是建設資源節約、環境友好型社會以及生態文明建設的要求。同時,也意味著需要進一步推動建筑的低碳化、節能化,建設生態城市。

  仇保興表示,生態城市是系統地降低城市對自然生態系統干擾的發展模式。具體而言,可通過綠色建筑、綠色交通、綠色基礎設施、綠色小區、綠色產業等,共同構建生態城市。

  同時,仇保興提醒,我國地形非常復雜,氣候條件差異大,不同地方的生態城市應該因地制宜,像綠色建筑一樣應具有當地氣候適應性,需要立足於當地實際,這就要求生態城市的模式是多樣化的。生態城市的建設,不能一窩蜂上,不能搞一刀切。

  實現低碳、綠色的城鎮化發展之路還需注意成本問題。國家發改委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主任李鐵認為,一些地方發展低碳城鎮的模式存在成本太高、不易推廣的問題,並且容易被形式化。單純追求視覺方面的綠色、低碳效果,不能從根本上降低能耗、節約資源。國外經驗表明,實現低碳發展要把握三個因素:政府引導、市場作用、正確的消費觀念。

  在建設新型生態城市群過程中,黑龍江墾區大打“低碳牌”,建成100多座低碳城鎮。該區域在城市規劃建設中,注重配套使用太陽能熱水器、節能燈、節水及綠色交通設施,取締小鍋爐、小煙囪,大力引進地源熱泵和水源熱泵等供暖新技術,推廣使用清潔能源,使百姓過上低碳生活。

  走智能城鎮化之路,讓人們生活更加便利

  智能化發展被確定為新型城鎮化的路徑之一,這一面向未來的提法激發了人們對於智慧城市的想象空間。

  據專家介紹,智慧城市可以使人們工作更加方便快捷,城市運轉更高效、更敏捷、更低碳,涉及面包括智能樓宇、智能家居、路網監控、智能醫院、城市生命線管理、食品藥品管理、票証管理、家庭護理、個人健康與數字生活等諸多領域。人們可以用手機移動接收和發送關於城市生活的一切信息,看病、上班、出差、休閑都變得輕鬆愉快,而城市也隨之更加智能、綠色、高效、美麗。

  令人欣喜的是,智能化城鎮正在走向現實。近期,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發布了“關於開展國家智慧城市試點工作的通知”,並印發《國家智慧城市試點暫行管理辦法》和《國家智慧城市(區、鎮)試點指標體系(試行)》,著手開展我國智慧城市試點工作。

  這些文件指出,建設智慧城市是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創新驅動發展、推動新型城鎮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舉措。據了解,目前我國已有超過50個城市提出建設智慧城市的目標,覆蓋了東中西部地區。

  “讓城市做到真正的智能化不可能一蹴而就,有的城市需要兩三年,有的城市需要十年甚至是更長的時間。”業內人士、IBM大中華區副總裁范宇說。中國工程院院士劉韻潔認為,智慧城市建設一定要有遠景、總體規劃和實施步驟,而且要結合當地的環境和條件來實施。此外,在信息網絡方面,國家要給予高度重視,因為這是智慧城市建設的一個重要基礎條件。

  從長期來看,智慧城市建設在政府投入支撐下將保持高速增長,智能交通、數字城市管理、城市安防、醫療信息化等領域前景廣闊。據業內人士估算,隨著我國更多城市啟動智慧城市建設,“十二五”期間各地智慧城市建設將會帶來2萬億元的產業發展機會。(《半月談內部版》2013年第1期,記者 王永霞 梁曉飛 王政 郭強)

分享到:

(責編:王昕)

相關新聞 >

視頻 >

  • 女毒販讓嬰兒吸毒女毒販讓嬰兒吸毒
  • 女生學校裡遭群打女生學校裡遭群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