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首頁評論時政台灣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創投吉林南粵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華商滾動
海外網>>時政

調查顯示:多數人同意立法嚴控燃放煙花爆竹【5】

2013年02月26日13:41    來源:法制日報        字號:
摘要:對於問題“在節日期間燃放煙花爆竹的時候多嗎”,有28.45%的人認為“多,經常燃放”﹔有29.67%的人認為“一般,在需要的時候燃放”﹔還有41.88%的人“基本沒怎麼燃放”。

  不必把年味兒拴死在放鞭炮上

  民俗專家認為限放應越來越嚴格

  燃放鞭炮是中國傳統民俗文化,特別是傳統年節習俗中一個重要的結點,代表著年味兒。老百姓認為,沒有了鞭炮就缺少了年味兒。然而,絢爛的煙花在帶來喜慶氣氛的同時,各地火災、傷亡險情也不斷﹔PM2.5濃度監測結果飆高。鞭炮“情結”無疑是一把雙刃劍。如何過一個民俗氣氛濃郁的平安年?《法制日報》記者就此問題採訪了民俗專家。

  限放力度小

  北京市民協民俗委員會副主任王作楫告訴記者,傳統文化中,放鞭炮就是以鞭炮為主,農歷大年三十晚上先放一挂紅色的小鞭炮,放完之后再滿地“踩紅”。吃完團圓飯之后,再放一挂黃色牛皮紙的鞭炮,聲音稍大一點,寓意“滿地金銀”,偶爾放“二踢腳”。

  “隨著時代的發展,鞭炮的燃放對於空氣污染、人的健康、安全問題產生了很大的隱患,這是不得不考慮的問題。現在限制得還不夠,應該進一步嚴格限放。同時還要嚴格控制生產廠家,從根上把關。”王作楫說,現在的煙花已經遠遠超過了民俗傳統中的鞭炮的威力。

  對於老百姓根深蒂固的心理需求,王作楫表示,一時半會兒從心頭上抹去還不太能接受,要有個接受過程。但限放應該越來越嚴格,從燃放的地點、時間到燃放的種類,都必須加以規定。

  “八大紅”“三歲”添年味兒

  中華傳統民俗的年味兒有著深厚的歷史淵源,有著相對完整的傳承過程,這讓放鞭炮看起來是不可缺少的。但是,隨著社會的進步,民俗的傳承又出現了新的特點,年味兒也在發生著改變。

  用什麼樣的方式代替煙花燃放同時又能體現年味兒?“煙花的燃放只是年味兒的一部分,傳統民俗文化中體現年味兒的方式有很多。”王作楫道出了傳統民俗中被忽視但又非常值得提倡的方式——在過年的時候,中國傳統的“八大紅”文化、“三歲”文化就能很好地充實年味兒。

  “八大紅是指裝飾,比如貼‘福’字、貼窗花、貼春聯、挂燈籠等,家家都貼出來、挂出來,年味兒非常濃。‘三歲’文化,是指‘踩祟’、‘守歲’、‘壓歲錢’。看春晚‘守歲’,給家裡的老人孩子准備‘壓歲錢’,而‘踩祟’是三十兒晚上,把瓜子兒、花生、榛子皮兒扔在地上,然后大人孩子踩出‘嘎吱嘎吱’的響聲,也是一種增加年味兒的習俗,這種習俗也能增加很多響聲,甚至可以代替鞭炮。”王作楫說,“過完除夕后,還可以走親訪友、逛廟會,這些都是非常有年味兒的,不必把年味兒死死地拴在放鞭炮上。”(記者杜曉見習記者張昊)

分享到:

(責編:王昕、崔彤)

相關新聞 >

視頻 >

  • 女毒販讓嬰兒吸毒女毒販讓嬰兒吸毒
  • 女生學校裡遭群打女生學校裡遭群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