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首頁評論時政台灣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創投吉林南粵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華商滾動
海外網>>時政

專家稱從北京赴災區拍照飛機或為新型戰略偵察機

2013年04月29日09:07    來源:瞭望東方周刊        字號:
摘要:在和平年代,每一次非戰爭軍事行動,都成為外界對軍力狀況的重要觀察窗口。蘆山地震抗震救災,也會使5年來的軍隊建設成效接受檢驗。

  海外網4月29日電 據《瞭望東方周刊》報道 從抗震救災信息可以看到,解放軍特種作戰部隊、陸軍航空兵部隊都已經得到了擴充

  在“4·20”蘆山地震發生后24小時內,解放軍在震區展現出了更好的應對能力。與5年前的汶川地震救援工作相比,陸軍特戰隊取代了臨時選拔的突擊隊前往失去聯系的鄉鎮,更龐大的直升機部隊也迅速被部署到災區。

  港媒《南華早報》在地震第二天評述說:中央政府和軍隊昨天表明,它們能夠快速應對自然災害,這與5年前的四川5·12汶川大地震形成鮮明對比。

  彼時,由於缺乏專業救援設備,解放軍的隊列停留在北川縣城外的公路上。蜂擁的戰士可能堵塞唯一的進出通路。本刊記者當時在現場看到,隻有武警消防部隊被允許進入已成廢墟的縣城,用手持切割機打開廢墟。由於缺乏更加強力的裝備,在混凝土石板上切割出洞口往往需要數小時。

  5·12地震后,來自一線部隊以及裝備、后勤系統的官兵和技術軍官對救災進行了深刻反思,在軍隊媒體上可以看到大量對於這次救援行動的研討。

  作為非戰爭軍事行動,抗震救災能力以軍隊的整體實力為基礎。目前還缺乏解放軍此次抗震救災行動的整體描述,媒體報道多集中於作風和精神。不過,通過隻言片語仍然可以發現5年來解放軍在抗震救災行動上的某些明顯變化。

  從突擊隊到特戰隊

  雖然在24小時之內就集結了上萬名軍人,但是此次抗震救災中更引人關注的還是特戰隊被派遣執行任務。

  據報道,在4月20日20時之前,陸軍航空兵的直升機已運送23名特戰隊員抵達災區。

  這支特種作戰偵察分隊攜帶無人機、戰場實時視頻系統等裝備,直接飛抵位於災區核心的蘆山縣太平鎮,很快獲得了十多平方公裡范圍內的數十張高分辨率航拍圖。

  軍隊媒體報道說,這支分隊來自“第13集團軍特戰旅”。通常認為,在全國七大戰區中,有七支最強大的特種作戰部隊,即團級編制的戰區特種作戰大隊。特戰旅的出現說明特戰部隊得到了擴充,這顯然是近年來解放軍的建設成果之一。

  2008年后,原解放軍體育學院也改組為解放軍特種作戰學院。

  時間回到2008年,時任成都軍區副司令員、成都軍區抗震救災副指揮長呂登明中將曾向本刊記者講述,地震發生后24小時內有超過1.5 萬名解放軍和武警官兵進入災區,但是由於道路損毀,隻能同時派出多支部隊徒步向失去聯系的映秀鎮、汶川縣城挺進。

  時任第13集團軍軍長許勇親自帶領30人小分隊步行進入映秀,時任成都軍區副司令員李亞洲在抵達理縣后也徒步前往汶川。

  除整建制派出外,基層部隊一般都是按照慣例,臨時抽調體力最好、意志最堅強的戰士組成突擊隊,完成向汶川進軍的要求。

  直到5月13日午夜,突擊隊才到達之前被認定為最重災區的汶川縣城。結果發現,汶川雖然失去聯系最久、最受關注,但傷亡並不大。受災最重的其實是北川縣城。

  災區如戰場,戰機稍縱即逝---戰機就是挽救生命的機會。

  據軍隊媒體報道,汶川地震后,全軍重新梳理了非戰爭軍事行動,規范了此類應急行動程序。2009年1月,《軍隊非戰爭軍事行動能力建設規劃》出台。《解放軍報》說,這一指導性文件為軍隊遂行非戰爭軍事行動和專業力量建設提供了基本指南。

  從2009年開始,在總參謀部發布的年度軍事訓練指示中,連續5年將非戰爭軍事行動作為重要內容之一。非戰爭軍事任務訓練也被列入軍事訓練考核內容。

  此間5年,各級軍隊的演習中,也往往包含抗震救災、抗洪搶險等多樣化內容。2011年,軍隊媒體報道說,已定期開展針對抗擊多種自然災害的諸軍兵種聯合演練。

  在此背景之下,作為一次已經具備標准程序的軍事任務,特戰隊首先被派往重災區實施偵察行動。

 

分享到:

(責編:馮慧)

相關新聞 >

視頻 >

  • 女毒販讓嬰兒吸毒女毒販讓嬰兒吸毒
  • 女生學校裡遭群打女生學校裡遭群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