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海外網>>時政

女醫生輾轉多省為子尋干淨空氣無果后送出國【2】

2013年05月23日20:15來源:中國周刊字號:

摘要:把孩子送到國外,想讓他呼吸新鮮的空氣,喝沒有六價鉻的水,吃沒有地溝油、沒有三聚氰胺的食物,這也是特供,是父母給的。

天天從小患有哮喘,到倫敦后,再也沒有犯過。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西江水和垃圾場

天天13歲時,順利升入廣州市第六中學。雖然准備送天天出國,但商玉君還是接受了朋友的建議,讓天天讀一個中國的重點初中。

初中階段,灰霾依然在廣州頻繁發生。2008年,著名的呼吸科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公開表示,廣州空氣污染嚴重,“廣州人一旦超過50歲,肺部就變成黑色”。商玉君開始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此后,她最常對天天說的話從“好好努力”,變成了“盡量待在教室或家裡,千萬不要去外面”。

但很快,她發現孩子的生活環境並不僅僅隻有空氣一個問題。2005年,在她親眼看到墨綠色的西江(珠江支流)上,漂浮著黑色油狀污染物。西江告急后,廣州有很多人以為政府會調集沒有污染的東江水給廣州,但東江水是專供香港的,廣州人喝不到。

她能做的就是停止使用自來水,每個月買大量的純淨水做飯和飲用,還不敢隻買一個牌子,經常是幾個牌子換著喝。

在灰霾和珠江水污染交替出現的時間裡,天天的留學進入了正式准備的階段,商玉君把兒子送到了一所中英國際高中。在這裡,高中階段有4年,前兩年讀IGCSE(國際中學),后兩年讀A-Level(英國高中課程),每年有10周的時間天天會去英美的寄宿家庭生活,同時學習暑期課程。商玉君最盼望的就是這10周,兒子可以短暫地逃離廣州的各種污染。

2009年9月,天天開始准備AS(A-Level的第一年,學生通常選擇自己最擅長且最有興趣的3-4門課,通過考試后獲得AS証書)階段的考試,如果拿到合格的AS成績,就可以申請英國的五所大學。就在天天備考階段,一場環境保衛戰卻在家門口打響。天天一家住在廣州市番禺區,當年9月,政府發布公告,要在番禺修建一座垃圾焚燒發電廠。

番禺在廣州東南,區域內有很多旅游景區,空氣質量較市內要好,這也是當初商玉君把家安在這裡的主要原因。但一旦興建垃圾焚化廠,空氣質量將不可避免變糟,商玉君的鄰居曾去探訪過李坑垃圾焚燒發電廠,據說站在兩公裡外就能聞到嗆鼻味道。

聽到海龍灣的業主將在小區征集居民簽名和反對意見書遞交廣州市環衛局時,商玉君立刻帶著天天去簽了名。當年的11月21日,這起沸沸揚揚的簽名抵制事件在中央電視台《新聞調查》欄目播出。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強大的輿論壓力,垃圾焚燒廠的項目在番禺暫時停了下來。

2010年5月,天天順利通過了AS考試,拿到全部申請的英國五所大學的預錄取。因為對垃圾焚燒廠是否將在番禺開工的不確定性,商玉君決定讓天天提前一年去英國讀書。

僅有工程師是沒用的

去英國之前,母子倆討論了求學的方向。因為被環境問題折磨,商玉君建議兒子選擇英國的民用工程專業,和中國的土木工程專業不同,它所涵蓋的專業面更廣,軌道交通、給排水、橋梁、能源、環境保護、垃圾處理,減災防震都在其中,簡單說,這個專業培養的人,致力於建設一個可持續的城市。從小被臟空氣折磨的天天與媽媽一拍即合。

2011年8月,天天拿到了倫敦大學學院的錄取通知,他將正式開始在英國的大學生活。倫敦,這個曾經的霧都,將成為天天人生中最重要的驛站。

盡管曾很多次到英國出差,商玉君早已知道“霧都不霧”,但真的來到天天的大學,這個建造在倫敦市中心,距離大英博物館隻有幾步之遙的地方還是令她感到欣喜。特別是看到一隻停留在天天宿舍窗口的鬆鼠后,她徹底放心了。

天天再次回到廣州時,已經可以用專業的知識給外婆和媽媽講那些看上去簡單卻一直被延誤的中國污染。但幾乎每一次,他都會用懷疑的語氣問商玉君,“媽媽,您覺得這裡的污染是一個或者幾個工程師能解決的嗎?”商玉君無言以對。

因為天天,商玉君對倫敦的關心漸漸多過廣州。2012年,倫敦市長大選,候選人鮑裡斯在新浪開通了微博,把選票拉到了商玉君這樣的留學生家長面前。在微博裡,她知道這個新市長熱衷環保,絕少開車﹔作風大膽,敢於向奧巴馬索要因為訪英引發的擁堵費。今年3月26日,參加英國街頭音樂節的天天就看到鮑裡斯懷抱吉他,到離市政廳幾分鐘路程的倫敦橋地鐵站內彈唱“賣藝”,彈唱完后,騎著自行車回去上班。

現在,提前空巢的商玉君和丈夫偶爾也會孤單,每當思念兒子時,他們更願意自己飛去英國。在一條微博裡,商玉君說:“天天在家時,喝水擔心吃油擔心,牛奶蔬菜也要擔心,更別說空氣。兒子離開這危險之地,我就再也不用管空氣污染、水源污染。可能你會說我自私,可在中國,媽媽是弱勢群體,隻能用母乳、送孩子出國保護自己的兒子。”原標題:再見,臟空氣 記者彭波

分享到:

(責編:王昕)

相關新聞 >

美圖精選 >

國內國際台灣華人視頻論壇

評論 >

圖片 >

視頻 >

國際 >

國內 >

娛樂 >

港澳台 >

文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