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6月04日14:24來源:大公網字號:
摘要:對中、印兩國空間項目是否就是”空間競賽“的爭論,亦延續到雙方空間政策的本質上來。 |
印度科研人員和自制的衛星
技術因素
“月船1號”的成功發射有助於鞏固印度在商業衛星發射領域內的地位,尤其是通過這次發射,印度再次証明了其極地衛星運輸火箭(PSLV)的價值。此次發射亦幫助ISRO獲得建造高技術航天器的經驗,提升火箭制造技術及開發更先進的遠程空間航行技術。印度科技界相信,這將促進印度空間部門與薪酬更優厚的私營部門競爭,以便為其吸引到更多的科技人員。
另一方面,“神舟7號”的成功發射推動著中國繼續向著2011年建設小型空間實驗室、2020年建成空間站的目標前進。在中國未來的規劃中,還將陸續進行“神舟8號”、“神舟9號”項目,這些后繼項目將首先試驗無人航天器的空間會合及對接技術,然后再試驗載人航天器的在軌對接,為建設空間站做好准備。在中國的空間站建設完成之前,這些先期空間活動都圍繞著使空間技術、未來空間研究產業化的主題。所有的這些項目顯露出中國希望建立其自己的“空間技術”優勢,以及為未來可能發生的“空間戰爭”未雨綢繆的戰略。因此也可以想象,中國計劃中的空間站在未來會充當其軍用衛星及航天器“空間維修基地”的角色。
中國的航天事業始於1956年組建的國防部第五研究院(即現在的運載火箭研究院),而載人航天項目則啟動於上世紀90年代初。在經過約15年的努力后,中國依靠自己的力量獨立展開航天、空間研究與探索,其遠景目標是打破美、俄對空間應用的壟斷,躋身美、俄這類空間開發先進國家之列。在這種背景下,神舟系列項目的成功實施,標志著中國在空間探索方面取得的巨大進步。
而在印度方面,“月船1號”是其空間發展路線圖的第一步,未來ISRO還計劃開發用於登月車的化學分析儀器負載、從月面取回岩石礦物樣本、向火星發射可遙控的登陸機器人,以及能用於觀測從紫外波段到高能X射線波段的ASTROSAT天文衛星系統。2007年1月10日,印度成功進行了“太空艙返回試驗(SRE)”,這也是其第一枚返回式航天器,標志著印度在開發空間載人系統方面邁出了第一步。就在SRE試驗之前的一個月,印度使用其最可靠的PSLV運載火箭成功發射了10枚衛星,其中包括了一個可重返地面的航天器。
由於SRE項目是印度第一次試驗其可重復使用航天器技術,因此對於印度來說極為重要。該太空艙發射入軌后在距地面625千米的極地軌道上運行,11天之后成功重返大氣層並墜落到印度洋。試驗的最后階段最為關鍵,試驗証實了印度自主開發的再入技術是可靠有效的,同時此次再入試驗(從外層空間重返地球大氣層)也在導航、引導和控制為印度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和知識。該太空艙採用了印度自主研制的“熱防護系統”,以二氧化硅隔熱瓦鋪設在艙體表面,試驗証明這種材料完全能經受得住再入時的高溫。此外,這種常規的再入技術並不是ISRO努力的最終目標,其構思的返回技術是利用火箭將航天器發射入軌,再入時像普通飛機一樣利用跑道降落。在深空探測方面,接下來印度將於2010∼2011年啟動“月船2號”項目,該項目由印、俄雙方共同開發,項目計劃開發名為“月球漫游者”的登月車,該車將在月球實現軟著陸,並收集分析所需的月面樣本和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