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海外網>>時政

斯諾頓考驗中美新型大國關系

2013年06月17日09:19來源:聯合早報字號:

摘要:斯諾頓的爆料,也是第一次由一位美國網絡諜報隊伍中的內部人員挺身而出告訴世界,美國政府有大規模針對中國、香港的網絡諜報行動。但北京並不應該干預香港處理斯諾頓引渡案中的法律程序和法律規則,斯諾頓是否應該引渡更不應該成為中美之間的外交和政治爭議。

\


  美國國家安全局前特工愛德華·斯諾頓在香港全力揭露美國政府監聽和跟蹤美國公民電話、電郵等電子通訊一事,已經不再成為簡單的美國公民的個人隱私和自由權利爭議,正在演變成為中美網絡安全“口水戰”的重磅武器。6月13日香港《南華早報》刊登對斯諾頓在秘密地點的專訪,指責美國政府有組織和有系統地對“香港和中國大陸”採取網絡黑客行動。斯諾頓的爆料,適時地暴露出美國對中國發動“網絡戰”的事實,揭示出了美國政府近半年多來密集地指責中國犯有“網絡罪”(cyber-crime)背后的虛偽。然而,斯諾頓的橫空出世,在給中美網絡安全角力“添料”的同時,也給中美關系出了一道難題。北京和華盛頓究竟如何處理和對待斯諾頓,將直接考驗剛剛結束的安納伯格庄園中美首腦會晤的成色。

網絡諜報戰不是新名詞。隨著網絡成為信息和通訊的主要載體,網絡安全迅速成為國家安全的“新邊疆”。世界各國、特別是信息技術發達和信息網絡設施強大的國家利用網絡和IT信息技術來進行情報搜集、人員跟蹤和信息監控,已經越來越普遍。世界經濟前30位的國家,大體也是網絡空間技術使用最廣泛的前30位國家。這些國家在網絡空間提供的信息服務系統和信息交換平台,佔據了世界人口總數90%以上的網絡信息傳送空間。尤其是美國、日本和歐洲的網絡供應商和服務商,佔到了世界信息技術市場份額的70%。結果是,誰能有效地監視網絡信息交流,則意味著誰就能監視和影響全球的信息傳送和交換。

各國防務和諜報部門最關心的是網絡諜報戰,即通過網絡獲取基於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目的而想要獲取的信息與咨詢。但中美網絡安全問題上的相互指責生動地反映了網絡時代國家間競爭和博弈的新特點,網絡技術手段為基礎的對信息的監控、獲取和利用能力,正在成為國家間競爭最為激烈的“看不見的戰線”。

美國是全球網絡技術和網絡通訊方面最主要創新者、商用服務提供者和信息平台的終端控制者,美國也成立了世界上最早軍事性網絡司令部。美國“網軍”的規模和技術能力無疑是全球頂尖的。但在斯諾頓在香港“橫空出世”之前,沒有政府官員公開暴露過美國政府的網絡信息監控的能力和規模。世界對於美國政府的網絡信息追蹤和監視能力也基本處於猜測與假想的地步。

有了斯諾頓,網絡世界的“美國能力”已經前所未有地清晰化。有了斯諾頓,網絡世界幾乎在一夜間“告別昨天”。

“棱鏡”並非最火爆的爆料

斯諾頓的爆料中最火爆的不是美國國家安全局的“棱鏡”計劃。這一計劃產生於2007年,並在2012年經奧巴馬政府認可繼續生效。從“九一一事件”之后,美國國土安全部整合美國的情報機構,專門成立“國家安全局”,就是專門為了反恐來監視和監控美國公民以及境外可疑人員的信息傳送。“棱鏡”計劃的存在並非是秘密。斯諾頓爆料中最火爆的部分是美國的網絡監控的深度和廣度。美國政府可以要求美國幾乎所有的一流網絡與電子通訊開發商和運營商與之合作,提供美國想要的客戶資料,獲取這些網絡運營商服務器中的使用者數據,並通過自己強大的網絡攻擊技術,監控一切美國“想要監控”的對象,獲取一切美國想要獲取的網絡信息數據。

斯諾頓的爆料,也是第一次由一位美國網絡諜報隊伍中的內部人員挺身而出告訴世界,美國政府有大規模針對中國、香港的網絡諜報行動。中美之間的“網絡戰”不再是美國單向地指責中國如何由軍隊機構的網絡部隊對美國竊取商業機密,北京一再強調自己也是網絡黑客受害國的辯解終於有了“人証”。斯諾頓讓中美之間的“網絡罪行指責”,一剎那變成了“雙向”的、而不是單向的。

目前,和美國政府合作的信息公司,一網打盡了美國知名的國際名牌,例如谷歌、微軟、推特、雅虎、蘋果和臉書等大公司。美國國家安全局長期監聽電話用戶通話,並且通過“棱鏡”計劃監控主要互聯網服務商的服務器數據。美國政府通過與這些公司的合作監控全球范圍內的網絡信息傳送數據。網民們自以為通過設置個人密碼、加載反木馬軟件等手段保護個人隱私和信息自由,但在美國政府強大的網絡監控能力面前都變了“擺設”﹔個人生活越來越依賴於iPhone、iPad等通訊產品的今天,斯諾頓的爆料讓世界真實地意識到,手中最便捷和輕巧的通訊工具背后,不知道黑暗中還有多少雙眼睛在窺探。這是一個讓人很驚悚的場景。

分享到:

(責編:王昕)

相關新聞 >

美圖精選 >

國內國際台灣華人視頻論壇

評論 >

圖片 >

視頻 >

國際 >

國內 >

娛樂 >

港澳台 >

文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