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海外網>>時政

黑龍江豆協:轉基因大豆與腫瘤和不孕不育高度相關

2013年06月21日13:16來源:央視網字號:

摘要:“對轉基因大豆安全性的實驗應該立項,由專人系統地、長時間地去研究。”劉忠堂說,在沒一個最終確定的結果前,“我還是主張,餐桌上先不要吃,這樣能更穩妥可靠。”

中國油料加工分布區域圖。

  中國油料加工分布區域圖。

  在進口轉基因大豆的沖擊下,我國大豆業“奄奄一息”。15年來,轉基因大豆在安全性爭議聲中,進口數量不斷攀升。日前,農業部批准發放三個可進口用作加工原料的轉基因大豆安全証書,又掀起了一場無解的爭論。

  黑龍江大豆協傳會:轉基因與腫瘤高度相關

  央視網 轉基因大豆從進口的那天起就與爭議相伴,這緣於人們對其“有毒”的擔憂。在至今尚無科學實驗的前提下,黑龍江省大豆協會一份與腫瘤高度相關的分析報告,讓人觸目驚心。

  “之前我們對轉基因大豆的安全性持審慎態度,但看到《2012中國腫瘤登記年報》后,馬上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黑龍江省大豆協會副秘書長王小語說,我國一半以上的食用油為大豆油,而大豆油市場90%以上的份額被轉基因大豆油所佔領,“涉及面太大了,必須正視”。

  《2012中國腫瘤登記年報》顯示,我國每年新發癌症病例約350萬,因癌症死亡約250萬。全國每天有8550人成為癌症患者,平均每1分鐘就有6人被確診為癌症,每7到8人中就有1人死於癌症,癌症發病呈年輕化趨勢。

  “據中國抗癌協會專家推測,腫瘤發病誘因,與環境氣候、當地飲食風俗等有一定關系。”王小語說,“我依據自身在糧食行業20年的工作經歷,卻發現致癌原因可能與轉基因大豆油消費有極大相關性。”

  轉基因與腫瘤的相關性,國外早有披露。2010年,由俄羅斯全國基因安全協會和生態與環境問題研究所Alexei Surov博士等科學家聯合實驗,選擇農業中廣泛應用的含有不同比例轉基因成分的普通大豆,喂養具有快速繁殖率的坎貝爾倉鼠2年,結果証明,轉基因生物對哺乳動物有害。研究人員發現,食用轉基因食品的動物將失去繁殖能力。

  2012年9月,法國凱恩大學的Seralini等科學家,在《食品化學毒物學》雜志公布的研究結果稱,通過為期兩年對200隻實驗鼠進行的分類試驗,他們發現,用轉基因玉米NK603和被“Roundup”(商品名“農達”)污染的飼料喂養的實驗鼠,容易患腫瘤及內臟損傷。

  王小語介紹,河南、河北、甘肅、青海、上海、江蘇、廣東、福建等地,基本都是我國轉基因大豆油的消費集中區域,這些區域同時也是我國腫瘤發病集中區。黑龍江、遼寧、浙江、山東、湖南、湖北、貴州等地基本都不以消費轉基因大豆油為主,不是腫瘤發病集中區域。

  “山東、江蘇兩省相鄰,是國內加工轉基因大豆最多的,但江蘇胃癌高發,山東不是。值得注意的是,山東居民以食用花生油為主。”王小語說,“同樣,湖南、湖北、浙江、貴州這些地方,人們主要吃菜籽油,腫瘤也不高發。”

  大豆油不是簡單的脂肪,其對人體的發育有重要作用。“尤其是裡面的成分維生素E,又稱生育酚,對人體最重要的作用就是生殖,如此重要的人體必需營養物質,若來自於轉基因產品,很肯恩有極大的健康威脅。”王小語說。

  “我們協會的結論就是,食用轉基因大豆油的消費者更容易患腫瘤、不孕不育病。所以,轉基因大豆油不宜在沒有獲得安全定論前用於商業消費。”王小語說。今年4月,他將這個報告交至黑龍江省農委,希望引起重視,但至今沒收到回復。

  轉基因大豆進口爭議中前行

  日前,農業部批准發放了三個可進口用作加工原料的轉基因大豆安全証書。至此,我國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証書已達82個,准許進口轉基因作物的領域涵蓋大豆、玉米、油菜、棉花等。其中,大豆因量多且消費面廣而備受關注。

  此次轉基因大豆來勢依然洶涌,又一次卷起風波無數。正是在這樣的爭議聲中,我國進口轉基因大豆,已經走過了15年。

  我國轉基因大豆進口始於1997年。從這一年開始,爭議就沒停過。每次爭議的內容,都離不開“安全”這個核心。15年過去,這卻像一個始終無解的答案,把爭議的雙方累得精疲力盡。

  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研究員、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彭於發回答媒體提問時表示,中國對這三個轉基因大豆新品種的安全評審是非常慎重的,安全性是有保証的。

  “安不安全,不是隨便說的,要拿出充分的科學依據來。”黑龍江省農科院專家劉忠堂今年75歲,與大豆打了53年交道。他說,我國消費了世界上一半的轉基因大豆,卻沒有這方面的實驗,這才導致爭議不斷。

  黑龍江省大豆協會副秘書長王小語一直是轉基因大豆的反對者。他認為,從國外的一些實驗來看,轉基因大豆與腫瘤和不孕不育高度相關,而我國一些專家在沒有論文和實驗的情況下就說安全,“很不負責任”。

  “一個基因插入后,對其他基因肯定要產生些影響,影響到底多大,會不會給人造成傷害,我也很擔心。”劉忠堂說,農業部要求轉基因大豆不能進餐桌,不能種植,從這點上其實又否定了它,“很矛盾”。

  雖然目前在全球范圍內,對轉基因玉米、大豆、棉花等作物的質疑和反對聲不絕於耳,但實際上,作為世界農業增產的重要手段,“轉基因化”已成世界農業發展的大勢所趨。

  劉忠堂和王小語都不否認這是一項尖端的科學技術。只是“它現在處於拔苗助長的階段,我們應該對它的不確定性保持警覺,沒有必要當國外的實驗品”。王小語說。

  與王小語不同的是,劉忠堂認為,這次農業部放行三種轉基因大豆進口,應該是很慎重的。“我沒有查到有關這三種轉基因大豆的論文和實驗數據,我自己又沒有充分証據証明它有害,這個時候就得相信國家。”

  食品安全專家董金獅表示,目前中國視同轉基因食品是無害的,“因為在現有的條件下,沒有結論証明轉基因食品對人體一定有危害,但也不能証明一定無害,所以視同無害。”

  “對轉基因大豆安全性的實驗應該立項,由專人系統地、長時間地去研究。”劉忠堂說,在沒一個最終確定的結果前,“我還是主張,餐桌上先不要吃,這樣能更穩妥可靠。”

  正是在這樣的爭議聲中,我國轉基因大豆的進口數量屢創新高——1997年的288萬噸很快被突破,2003年達到1100萬噸,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的數字分別為4255萬噸、5480萬噸、5183萬噸、5838萬噸。

  未來不知還會有什麼種類的轉基因大豆進口,但隻要安全性沒有結論,爭論仍會繼續。

分享到:

(責編:王昕)

美圖精選 >

國內國際台灣華人視頻論壇

評論 >

圖片 >

視頻 >

國際 >

國內 >

娛樂 >

港澳台 >

文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