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海外網>>時政

另面城鎮化:人口遷徙與中國城鎮體系的再造

2013年06月25日08:32來源:21世紀網-《21世紀經濟報道》字號:

摘要:若能實現大中小城鎮體系的合理化,大中小城市有機吸納人口,則大城市病將得到有效的解決,中小城鎮的規模效益也同時將得到提升。你所說的中小城鎮決策者的苦惱也就不存在了。

本報記者 葉一劍 實習記者 馮嘉 北京報道

(一)

雖然人口在空間上似乎實現了從鄉村到城市的轉移,但這群人卻並沒有完成對城市的融入,實現所謂的真正的城鎮化。於是,中國出現了世界上最大規模的流動人口,他們是之前不完全城鎮化所導致的結果之一,他們充滿不確定性的生活,隨時有可能給這個國家社會管理和城市治理帶來不確定性。

受到加拿大《環球郵報》記者桑德斯的影響,在對中國目前正在引發熱議的城鎮化進行思考的過程中,我們希望能夠從人口遷徙的角度來看看中國這一輪城鎮化的現實困境和未來的出路。

我們知道,中國中央政府提出新型城鎮化戰略背景之一是,過去將近30年,隨著經濟的發展和工業化的推進,中國經歷了一個快速的城鎮化階段,但遺憾的是,在這一過程中,雖然人口在空間上似乎實現了從鄉村到城市的轉移,但這群人卻並沒有完成對城市的融入,實現所謂的真正的城鎮化。於是,中國出現了世界上最大規模的流動人口(現在的統計是2億多,而且,如果未來城鎮化政策得不到改善的話,這群人的規模將變得更大),他們是之前不完全城鎮化所導致的結果之一,他們充滿不確定性的生活,隨時有可能給這個國家社會管理和城市治理帶來不確定性。

這群人的未來走向和歸宿,將直接決定中國新一輪城鎮化的未來走向和歸宿。值得肯定的是,目前,從決策層到學界,從媒體到公眾,普遍的共識是,大規模的有點流浪性質的流動人口的出現和存在,是不正常的,也充滿不公平性。接下來,必須要改變這一現象,從個體的命運到國家城鎮化改革的制度設計。在這一變革共識之下,城鎮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鎮化”則成為更多人的言語共識。

於是,桑德斯給記者的啟示是,當我們都能夠從人口遷徙的角度來審視和思考這一前所未有的城鎮化歷程時,或許才真的能夠理解“人的城鎮化”的重要性。桑德斯在採訪了《美國大城市的死與生》的作者雅各布斯以后,萌生了撰寫一部記錄人口遷徙、尤其是從農村到城市人口遷徙的著作的想法。所以,后來他寫出了《落腳城市》(《arrival city》),在進行這本書內容寫作的考察過程中,桑德斯充滿了對人本身和社會建設的關注熱情,並基於此,建構了自己對落腳城市的發現、敘述和思考的邏輯。最后也就帶給了我們在面對一個城市邊緣地區的時候,與之前不一樣的思考。

對於記者來說,用人口遷徙的視角來發現、講述我們的城鎮化進程時,也獲得了不一樣的靈感和情感。比如,我們更容易去觀察城市土地擴張背后的人的悲喜,更容易想到新的城市誕生過程中人如何融入的問題,還容易思考城鎮化背后所蘊藏的人類可能發生和正在發生的社會與政治變革,等等。當人口從農村飛快地涌向城市,從一個城市飛快地涌向另一個城市,從一個國家和地區飛快地涌向另一個國家和地區的時候,帶去的絕不僅僅是廉價的勞動力,也絕不僅僅是永遠的忍辱負重溫順。相反,如果走進這些個體的世界,你會發現,隨著人口奔流的是一個個夢想和對成功的追求。當了解這一點的時候,我們應該用一種怎樣的態度來對待這次人口遷徙呢?

分享到:

(責編:王昕)

美圖精選 >

國內國際台灣華人視頻論壇

評論 >

圖片 >

視頻 >

國際 >

國內 >

娛樂 >

港澳台 >

文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