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海外網>>時政

抗日小英雄“王二小”犧牲46年后被追認為烈士

2013年07月20日14:21來源:新華報業網-揚子晚報字號:

摘要:抗戰時期出現無數小英雄,王二小就是其中廣為人知的一個。

\

抗戰時期出現無數小英雄,王二小就是其中廣為人知的一個。(資料圖片)

新華網7月20日電 2013年4月3日,淮安市淮安區涇口鎮千余民眾聚於鎮烈士陵園,紀念少年抗日英雄王元甲犧牲七十周年。人們抬著花籃、拉著橫幅、肅穆致敬……

鮮有人知,這位長埋地下的少年英雄,在淮安當地被提到“又一個王二小”的高度;更鮮有人知,這位“淮安王二小”直到去世40多年后,其事跡才輾轉為人所知並被追認為革命烈士。

揚子晚報記者在淮安市檔案館保存的一些檔案資料中,梳理出王元甲犧牲到成為烈士這近半個世紀間,他與一位新四軍老兵的不解之緣。

新四軍老兵重游故地

提到一個小英雄

記者面前的古稀老人名叫秦九鳳,現任淮安周恩來紀念館黨史顧問。他的講述將時間拉回到1981年5月6日,“我在縣委宣傳部工作,那天接到了一個接待任務”。

那是秦九鳳和時任安徽巢湖地委宣傳部副部長的程特青第一次見面,他負責陪同后者參觀訪問並當向導。“在淮安縣招待所,我見到了這位當年叱?風雲的抗日老戰士。他個子不高,面龐清瘦,笑起來很和藹……”程特青告訴秦九鳳,他曾經在淮安的土地上工作過整整3個月。

1943年5月,程特青在新四軍6師18旅52團政治部任宣傳干事,受政治部主任彭沖派遣,到淮安宥城鄉開辟新區。宥城是個水鄉村子,當時向東北20余裡是日本鬼子的車橋大據點,北面10余裡也是涇口日偽軍據點。地方民眾愛國情緒高漲,自發組織起一支一百多人的抗日民兵組織。程特青一到就成了宥城抗日民兵的主要領導。

“離開這裡38年了,早就想回來看一看,年紀越大這個心願越強烈。”新四軍老兵當時的動情,讓秦九鳳感念至今。

第二天,秦九鳳陪程特青來到淮安城東南60多華裡的涇口,“那裡樹木成蔭,田園似錦。我隨老人踏勘了當年的宥城、東作庄、石橋頭、鳳凰嘴等抗日舊戰場,訪問了當年的宥城鄉農救會長李在進,拜謁了蘇中區抗日十大民兵英雄之一的王溶烈士墓……”一路上,程特青時而喜笑顏開,時而老淚縱橫,更是抑制不住地向身旁的“小秦”講述戰爭年代發生在這裡的一樁樁往事。

“比如‘水車軸充大炮’、‘洋油箱內放鞭充機槍’、‘在日偽軍經常經過的路上貼標語、散傳單’等等,我印象非常深刻。”秦九鳳說。

正是在那一日程特青的深情回憶間,“喜歡讀黨史,對當地英雄故事如數家珍”的秦九鳳,第一次聽到了王元甲的名字……

王元甲的故事

到敵佔區貼傳單,15歲少年被捕遭殘害

1943年5月9日,涇口據點裡的日偽軍出來搶糧食,與宥城民兵在東作庄、石橋頭遭遇,打了起來。其間,兩個民兵抓到一個十多歲的少年“漢奸探子”。戰斗結束后,程特青在鄉政府見到那名被繩子捆著的少年,他衣衫襤褸身材瘦削,根本就不像漢奸探子。細問之下,少年告訴程特青自己叫王元甲,15歲。王元甲母親早逝,家裡十分貧苦。父親讓他到涇口圩子裡的一戶地主家做小伙計。

自從新四軍在涇口一帶活動后,駐涇口圩子裡的日偽軍非常驚慌,就挨家挨戶每天派出一個人到圩外打探新四軍的消息,回來匯報。5月9日這天輪到王元甲老板的差,老板逼著王元甲去,不去就不給他飯吃。當天,王元甲吃過早飯就出了圩子,他也不害怕,循著槍炮聲來到石橋頭,見到有兩個拿槍的民兵,他就天真地上前詢問新四軍情況,結果被當成了密探。

程特青立即叫民兵給他鬆綁,還讓人給他盛來碗山芋干粥,一邊告訴他,日本人是來欺負中國人的侵略者,新四軍到這裡是為了趕跑這些壞蛋。王元甲聽著聽著,手中的筷子停了下來,眼淚也落下了。他主動提出要加入新四軍,要去趕跑日本鬼子。當時,程特青看他年紀太小,個頭也不大,就對他說:“參加新四軍要背槍、背被包,還有干糧袋、手榴彈,你現在還背不動。所以,現在我不能帶你出去。不過隻要你熱愛祖國,你在敵人圩子裡照樣可以抗日打鬼子。”

當晚,王元甲帶著新四軍淮鹽寶辦事處印發的“紅五月”宣傳標語《告敵佔區同胞書》和《告偽軍同胞書》回到了圩子,趁著夜深人靜時,把這些標語貼到牆上。

程特青第二天接到消息,王元甲很勇敢很出色地完成了任務。憑空出現的標語讓涇口圩子裡的日偽軍非常緊張,到處搜查並很快抓捕了王元甲。遭受了3天毒打之后,15歲的生命在日偽營中凋零。

老戰士的心痛

小英雄未獲應有待遇,他決心“管到底”

在秦九鳳的講述中,程特青老人一直為自己親手派出的小英雄慘死敵營卻無能為力而痛苦自責,38年來一直念念不忘王元甲死后有沒有得到應有的待遇。“我這次有一多半就是為了他來的。”

次日,秦九鳳陪著老人沿著張公堆——抗日戰爭期間,地方民眾在這條長達十華裡的堆堤上挖有蛇形戰壕,因此被人們譽稱為“抗日堆”——步行回涇口,來到了涇口公社涇前大隊的王元桂家。剛好老王在家,他就是小英雄王元甲的親弟弟。

程特青看到王元桂第一句話就問:“王元甲有沒有享受烈士待遇?”后者痛苦地說:“什麼烈士,‘文革’期間還有人說他是漢奸。”

接下來的場景至今仍深深印刻在秦九鳳腦海中:

“什麼?”程特青老人一聽,氣得脖子上青筋暴跳,他猛然一把扯開衣襟,一枚紐扣隨之滾落到地上。“血戰興化城,我是尖刀突擊連連長。攻城時與敵人拼刺刀,我負傷24處,整整昏迷了七天,醒來時的感覺也抵不上今天聽到這個消息痛苦。”

緩過神來的程特青老人二話沒說,捋起袖子就在他帶來的蓋有巢湖地委宣傳部公章的信箋上,刷刷刷地寫下了王元甲是革命烈士的証明,並囑咐王元桂找地方政府,一定要追認王元甲為革命烈士。

然而,當王元桂拿了程特青的証明后馬不停蹄地跑到淮安縣民政局,辦事的人告訴他,追認烈士一般要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人証明才能上報。

帶著巨大的心痛,程特青返回了巢湖。臨行前他拉著秦九鳳的手說:“九鳳同志,王元甲的事我決定管到底了,回去我就著手找証明,他當不上‘烈士’,我這把老骨頭就是死都不能瞑目。”

老戰士踐行承諾

奔走忙碌5年,辭世前還惦記這件事

程特青這樣承諾,也正是這樣做的。他回去后,立即寫信和電話聯系了當年在新四軍52團工作的幾位老同志,請他們幫助做個副証。然而,這些老革命中竟然無一人記得此事,回答的都是“沒聽說過”、“記不得這件事了”、“無法幫你証明”等等。

這樣的遭遇,讓程特青百思不得其解,他在屢屢碰壁后寫信給秦九鳳,“現在,我們有些人已經麻木了”……

記者在秦九鳳家中看到了離開淮安5年間,程特青寫來的十幾封信。老戰士的字蒼勁有力且極工整,所說的除了別情友誼外,幾乎每一封都會提到王元甲。

“今天接到某某的回信,他說已經記不清楚這件事,估計幫不上忙。”“上個星期在電話裡,某某的夫人說他最近身體不好,應該難以回憶當年的事了。”諸如此類,是程老向秦九鳳講述自己踐行承諾的進度。

“想想當時他才15歲,如果活到現在,也是50多歲的老人了。”這是偶爾在信中,程特青流露出對小英雄的緬懷。

信中更多的是對秦九鳳的囑托,“雖然只是相處3天,但我們的友誼卻已深厚。王元甲的事情現在能奔走出力的人不多,拜托九鳳同志繼續努力,為英雄爭得應有的榮譽。”幾乎每封信中都有類似的殷切鼓勵。

記者注意到,老人的身體在此期間每況愈下,有一次甚至因為糖尿病並發症住院治療了10個月之久。

1986年4月的一天,秦九鳳接到了那個熟悉地址的最后一封信,落款變成了程特青的家人。這是一封訃告,老人已經於當月18日,因突發心臟病在醫院去世。“臨終時,他還囑告家人,要拜托淮安的老秦繼續將王元甲追烈的事辦成,否則他在九泉之下也難以瞑目。”

后記

犧牲46年后 小英雄被追認烈士

經過多年的努力,秦九鳳輾轉找到了一些王元甲事跡的知情人,並得到其中幾位的手書証明。1989年1月,王元甲犧牲了46年之后,終於由江蘇省人民政府批准,追認他為革命烈士。

老英雄程特青可以瞑目了。

分享到:

(責編:林浩)

相關新聞 >

美圖精選 >

國內國際台灣華人視頻論壇

評論 >

圖片 >

視頻 >

國際 >

國內 >

娛樂 >

港澳台 >

文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