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網首頁移動客戶端評論資訊財經華人台灣香港歷史社區視頻雲南新加坡滾動

海外網海外網>>資訊>> 正文

媒體解密中組部:辦公樓不挂牌 電話不顯示號碼【3】

2014-09-04 18:24:41|來源:中國新聞周刊|字號:

  用人標准

  2013年7月1日中共建黨紀念日前夕,習近平在全國組織工作會議上提出了好干部的“五項要求”,即信念堅定、為民服務、勤政務實、敢於擔當、清正廉潔。

  過去幾十年,中央頒布的用人標准在提法上出現過幾次大的變化,從建國初的“又紅又專”到“文革”后的干部“四化”(革命化、年輕化、知識化、專業化),再到之后的“德、能、勤、績、廉”和“德才兼備、以德為先”。

  2014年,總計71項條款的《黨政領導干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頒布。

  這一條例,對干部提拔做出了具體的硬性規定。比如,晉升縣長,需要5年以上的工齡和兩年以上基層工作經歷、大學專科以上文憑,以及在黨校接受過規定時間的培訓。

  但這些規定又具有很大的彈性。條例同時允許,因特殊情況在提任前未達到培訓要求的,可以在提任后再補課;被認為是“特別優秀的年輕干部”,可以不論資歷得到提拔。

  標准量化了,但核心仍然沒有變。“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對黨的忠誠。”中央黨校黨建部教授蔡志強告訴《中國新聞周刊》。張全景說:“首先,政治上必須是堅定的,要堅持黨性原則,要有正派的作風,要出於公心去工作。”

  在忠誠的基礎上,還要結合各個時期黨的中心工作和具體任務來考察、選拔干部。中組部原部長賀國強在《怎樣當好組織部長》中提到,一個組織部長,必須自覺堅持在大局下行動,使組織工作始終服從服務於黨的中心任務。

  建國之初,中組部提拔干部看重戰功與戰爭年代工作資歷。1963年,全國2074名縣市委書記中,76%參加過抗日戰爭,22%參加過解放戰爭,解放后參加工作的隻有2%。

  改革開放之后,技術型干部開始受到器重。到1988年,各省1655名正廳局級干部中,具有大專以上文化的已超過半數,佔56%;在5597名副廳局級干部中,這一比例更是達到64.6%。他們中的很多人都被中組部選中,進入了后備干部名單,其中的佼佼者日后還成為了黨和國家領導人。

  今天,中組部在選拔、培養接班人上,傾向於更重視那些有大局意識、有能力總攬全局的干部。

  “今天的環境比以往更復雜,有很多不確定因素,領導干部光懂專業,顯然已遠遠不夠了。你必須有能力應付各級局面,包括在條件不完全具備的情況下保証政策的落實。”一名長期研究黨建工作的學者對《中國新聞周刊》記者說。他總結,現在更注重綜合素質,而不是某項專業技能。

  主政一方的履歷在干部的任用中所佔的分量很重。王軍銜告訴《中國新聞周刊》,就他在中組部工作期間的感受而言,那些位於“黨政主線”上的干部,更容易得到提拔。所謂主線干部,就是鄉、鎮、縣、市和省的黨政一把手。

  在中組部看來,這些“主線干部”有大局觀,具備綜合處理各方面事務的能力和經驗。“為什麼縣委書記比副市長更容易獲得重用,就是這個原因。”王軍銜說。

  這種能力和經驗,在越往后的提拔中顯得越重要。一位曾在中組部工作過的干部對《中國新聞周刊》記者說,事實上,中組部在提拔省部一級的干部時,很少考慮其專業背景。那些從基層干起、履歷比較完整的干部,更容易得到提拔。

  不少干部之前對此並不理解。80年代初,一位被派往紡織部任職的干部還給中組部打報告,說專業不對口不去。

  今天,這種認識已經逐漸被大家所接受。現任公安部部長郭聲琨,在被任命之前,並沒有干過一天公安,而是一名在國企浸淫多年的企業管理者。在中組部,不論是前任部長李源潮,還是現任部長趙樂際,在任該職前都沒有在組織系統工作的相關履歷。

  中組部認為,掌控全局的能力和經驗,與專業沒有太大關系,必須在工作中培養和積累,尤其是經過基層的磨煉。

  組織系統中流行著一句話:能管好一個縣,就能管好一個市;能管好一個市,才能管好一個省。現任國家副主席、中組部原部長李源潮曾引用古語“宰相必起於州郡,猛將必發於卒伍”,來強調基層經驗的重要性。

  不過,有基層經驗的干部的比重現在似乎正在下降。2009年中組部的一項統計顯示,中央機關的司局級干部中,來自應屆高校畢業生的高達44.6%,而具有縣、鄉基層領導工作經歷的僅佔12.5%。很多機關干部也因此被稱為“三門干部”——出了家門進校門,出了校門進衙門。

  中國人事科學院研究員吳江在接受《中國新聞周刊》記者採訪時說,當前干部工作中,一個突出的問題是上下流動不暢,“基層干部上不來,機關干部下不去”。他告訴記者,由於片面強調學歷和年齡,很多有經驗的基層干部得不到提拔,缺乏上升的通道。

  為扭轉這一局面,經中央批准,中組部2009年下發了文件,要求到2015年,中央機關和省級機關工作部門領導班子成員中,要有一半具有基層領導工作經歷;中央機關司局級領導干部和省級機關處級領導干部,要有三分之二具有兩年以上基層工作經歷。

  干部培養

  為了避免能力單一,中組部開始有意識讓一些重要崗位的領導干部跨地區、跨部門任職,以提高其領導水平。

  商務部原部長陳德銘就是經過多崗位歷練的一位省部級干部。在2007年出任商務部長之前,他已經在三個截然不同的職位上任職:蘇州市委書記、陝西省省長和國家發改委副主任。

  據《金融時報》報道,2007年美國商務部長卡洛斯·古鐵雷斯曾與陳德銘會面,他感嘆,陳德銘的職業生涯令他想起一些成功的跨國公司。它們將有前途的管理人員派往不同的分公司和表現不佳的部門,讓其經受艱苦磨煉,然后才調回總部。

  出國培訓,也被認為是綜合素質培養的一種有效途徑。

  前幾年,每年有數萬名中共黨政官員在組織部門的安排下,前往發達國家求學,而這些培訓項目的核心操作者正是中組部。

  2002年,時任南京市委書記的李源潮參加了第五期“新世界哈佛高級公務員培訓項目”,在哈佛接受了大約三周的學習。

  這是一個由中組部負責選拔學員、國家外專局負責實施的培訓項目。培訓的課程包括美國政策與政府、媒體如何運作、談判策略、社交媒體等。除上課外,學員還有機會訪問參觀聯合國、世界銀行以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現任陝西省委書記趙永正、中國國際金融公司董事長李劍閣以及陳德銘等,都曾在哈佛大學接受過培訓或學習。

  “戴帽子的”

  一名干部是否能夠進入“名單”得到提拔,決定權掌握在上一級的黨委手裡。“中管干部”的任免決定,通常由中央做出。

  在這個過程中,負責管理“中管干部”的中組部作為中央的職能部門,承擔著重要職責。例如,中央某部缺了一位副部長,中組部就要搜集相關的人事材料,進行考察。然后,形成詳細的報告,提出建議,供中央參考。“在這方面,組織部隻有建議權。”中組部原部長張全景告訴《中國新聞周刊》。

  中組部是中共最重要的機構之一,也是一個深受高層重視的部門。毛澤東、周恩來、陳雲、鄧小平、胡耀邦等都曾親自擔任過中組部部長。毛澤東曾告誡全黨,政治路線確定之后,干部就是決定的因素。

  陳雲曾對中組部的干部說,你們要一是一、二是二,是是是、非是非,不能看眼色行事。在延安的時候,他還提出一個觀點,中組部的性質和任務與中央社會部(注:成立於1939年,負責情報與保衛工作)不同,社會部是專門找壞人的,組織部是專門找好人的。他說,看干部首先要看干部的長處,隻有發現干部的長處,才能善於發現人才。

  在很多黨員干部眼裡,中紀委是“摘帽子”的,中組部是“戴帽子”的。在中組部工作,常被認為是件很風光的事,每到一個地方考察,都是當地一把手親自會見。

  中組部青干局局長李志民等人曾去黑龍江,考察繼任省長人選。在八天的考察中,他們與在哈爾濱的所有省領導都談了話,僅省委書記就單獨談了兩次,其中一次談了整整一個下午。

  不過,在中組部工作過的人,並不認為這是件輕鬆的差事。因為,得罪人和被人誤解的情況都時常發生。

  中組部負責黨的組織建設、干部隊伍建設和人才隊伍建設,扮演的角色是黨中央的“助手和參謀”。一些熟悉中組部業務的人,甚至更願意把它看作中央的一個“大辦事員”——負責辦理中央在組織工作方面的各項事務,而並不像外界認為的那樣對人事任免擁有決定權。

(責編:趙雪晨)

分享到:

分享到唐人街BBS

中組部 干部 1986年 名單 南門樓

評論時政國際娛樂文史地方華商

新聞熱圖>

最新熱點>

一汽反腐風暴或牽涉周永康家屬

娛樂炫圖>

最新排行 >

史海鉤沉>

圖片精選>

視頻>

論壇熱點>

新聞推薦>

最美中國名校“校花”巡禮—上海篇(高清)

中國周邊潛艇實力掃描

評論|資訊|台灣|香港|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滾動

新加坡|雲南|吉林|紅色|南粵|中原|書畫|絲路|魯東|創新|創投|成渝|贛鄱|錢江|食品|IP電視|華商|紙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