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收藏首页|简体|繁體
首页评论时政台湾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创投吉林南粤商城创新中原招商县域环保创投成渝移民书画IP电视华商滚动
海外网>>时政>>热评

蔡 昉:如何破解中国“未富先老”困境【2】

2012年11月21日14:28    来源:人民网        字号:
摘要:近年来,公众对人口问题的关注主要集中于“劳动力短缺”、“老龄化”和“养老”问题。中国因特殊的国情、国策使得这些问题更具复杂性和挑战性。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如何理解“未富先老”?“未富先老”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意味着什么?

蔡 昉:这几年我国老龄人口迅速增加,2000年65岁及以上人口已经占全部人口比重的 6.8%,2010年已经达到了8.9%,按照传统的定义,即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超过7%就是老龄化社会,目前中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劳动年龄人口增长速度却在下降,我国的人口年龄结构已经从“倒U字”的上升期过渡到下降期,人口红利消失,人口抚养比从2013年开始将止跌反升。也就是说在“十二五”时期,中国就将失去充足劳动力供给意义上的人口红利。就经济发展水平而言,我国依旧属于发展中国家。在较低人均收入水平上发生这样的人口结构变化,可以形象地称之为“未富先老”。“未富”意味着,我们并不会在非常短的时间内,一下子在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中得到足够显著的比较优势。“先老”即人口年龄结构的迅速变化,使我们的要素禀赋发生了变化,劳动力变得昂贵了,资本似乎便宜了,但资本并未成为丰富的要素,丧失了原来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中的比较优势。

说中国社会“未富先老”不可简单理解为老年人多了,需要补充人口。“未富先老”是指在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尚低的情况下,就迎来了较高的老龄化程度,以致形成经济增长减速、养老保障体系不健全和资金不足等挑战。一般而言,劳动年龄人口增量减少伴随高速经济增长,会共同导致普通劳动力的短缺从而导致工资上涨,也就是常说的“刘易斯拐点”。劳动力成本提高,原先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上的比较优势就必然会相对弱化,这意味着产业结构要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升级。就中国的实际国情来说,人均收入刚刚跨入中等偏上水平的发展阶段,物质资本积累上尚不具有明显的优势,在劳动力素质和科学技术水平上与发达国家仍有着巨大差距,因而无论是在资本还是技术密集型产业上,中国都不具有比较优势。这也就意味着“未富先老”的中国失去人口红利之后,经济发展可能逐渐失去原有的比较优势,在短期内却不能获得新的比较优势,从而有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危险。从这个角度讲“未富先老”是中国经济在“十二五”时期所面对的特殊挑战。最大的挑战就是人口的机会之窗过早关闭的情况下,全要素生产率无法提高,经济的强劲增长难以保持。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迅速增长,全要素生产率表现也是不错的。但是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其实很大程度上还是得益于资源重新配置。劳动力的流动,实际上是构成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主要部分。仅仅是劳动力从农业转移到非农产业,对1978—1998年期间GDP增长率的贡献份额就达到21%。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减少从而转移速度的减慢,劳动力重新配置对经济增长的作用逐渐淡化。目前经济保持高增长率的主要因素是资本的投入,其实全要素生产率对这一段时间经济增长的贡献是下降的。所以“十二五”期间要想保持经济增长速度,必须在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方面下工夫。深化体制改革,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加强技术创新能力,从而提高技术效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改善人力资本积累水平,也是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手段。

分享到:

(责编:王昕)

相关新闻 >

视频 >

  • 女毒贩让婴儿吸毒女毒贩让婴儿吸毒
  • 女生学校里遭群打女生学校里遭群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