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收藏首页|简体|繁體
首页评论时政台湾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创投吉林南粤商城创新中原招商县域环保创投成渝移民书画IP电视华商滚动
海外网>>时政>>热评

蔡 昉:如何破解中国“未富先老”困境

2012年11月21日14:28    来源:人民网        字号:
摘要:近年来,公众对人口问题的关注主要集中于“劳动力短缺”、“老龄化”和“养老”问题。中国因特殊的国情、国策使得这些问题更具复杂性和挑战性。

近年来,公众对人口问题的关注主要集中于“劳动力短缺”、“老龄化”和“养老”问题。中国因特殊的国情、国策使得这些问题更具复杂性和挑战性,为了让广大党政干部更深入了解这些问题的特点、根源及应对之策,我们特别采访了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先生。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当前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特点及发展趋势是怎样的?推动我国人口年龄结构转变的因素有哪些?

蔡昉: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我国实行了以提高人口质量、控制人口数量为目标的计划生育政策,加上改革开放期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同方向作用,中国得以在较短时间内完成了人口转变过程,实现了从 “高出生率、低死亡率和高自然增长率”到“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的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与这种变化相伴随的则是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老年人口比例迅速提高。

从整体趋势看,中国的老年人口比例将持续提高,而且提高的速度将加快,与此同时,劳动年龄人口比例的提高速度将趋于减缓。从2010年始,我国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已经开始负增长,预计在2010年—2020年的10年间,这个年龄的人口将减少2934万。与此同时,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2010年为13.3%,预计在2020年将达到17.6%。

推动我国人口年龄结构转变的主要因素,是生育率从很高的水平,在短期内降到很低的水平,随后长期处于这个低生育水平上。根据联合国数据,中国总和生育率(即妇女终身生育的平均孩子数)多年以来即为1.4,不仅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甚至低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毋庸置疑,中国已经当之无愧地跻身于低生育率国家的行列。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我国的人口年龄结构特点与发达以及发展中国家相比,有何特殊性?

蔡昉:迄今为止,中国人口年龄结构的特点是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大、比重高,保证了劳动力供给的充足性,创造了高储蓄率的条件,为20世纪80年代以来改革开放期间的经济发展提供了人口红利。按照我们的估算,人口抚养比(即少儿和老年依赖型人口与劳动年龄人口的比率)的下降,对1982年—2000年期间人均GDP的增长,作出了26.8%的贡献。但这个“人口红利”正在减少。“人口红利期”也可以叫做“人口机会窗口”,通常用人口抚养比结束其下降趋势的时间来表示,抚养比的计算定义是:把16岁以前和65岁以后的依赖型人口做分子,把16岁到64岁的劳动年龄人口做分母,计算两者的比率。我们看一看中国的特殊性何在?日本在上个世纪60年代初的时候已经遇到我国今天的劳动力短缺和工资上涨的情况,“二元经济”最显著特征即劳动力无限供给开始消失,发展经济学家把这个变化叫做“刘易斯转折点”。韩国则是在1970年前后迎来这样的转折点。

假设我们今天遇到了这样的转折点(我更倾向于认为发生在2004年),来跟其他亚洲国家就“人口机会窗口”的关闭做比较。首先,日本人口红利消失是1990年之后,人口抚养比随后开始上升。其次,韩国在2013年几乎和中国一起,人口窗口关闭,或者说人口抚养比降到最低点,然后迅速失去人口红利。泰国人口红利的消失时间,也和我国几乎是重合的。但是我们目前人均收入水平距离日本1990年的水平以及韩国目前的水平,仍然有着巨大的差距,2010年我国人均GDP只是韩国的25%,甚至也低于泰国的水平。最后,再看一看比我们收入水平低的印度、越南,他们还有若干年人口红利可以收获。总之,无论是经济发展水平在我们前面还是在我们后面的国家,都可能有显著的比较优势,或者在资本和技术上,或者在劳动力上,但是我们人口机会窗口关闭太早了,新的比较优势窗口尚未开启。

按照规律,人口老龄化是人口转变过程中必然出现的现象,也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然而,中国的人口转变是在社会经济发展和计划生育政策的双重作用下,特别是后者效果为其他国家所没有的情况下实现的,相对来说,它不是一个自然发展的过程。这使得中国的老龄化与其他国家经历的老龄化有巨大的不同。也就是说,中国在经济发展水平还较低的情况下,实现了人口转变过程,过早地迎来了人口老龄化,产生了其他国家未曾遇到的问题,构成特殊的政策挑战。这整个变化轨迹将形成中国“未富先老”的特征性画面。

分享到:

(责编:王昕)

相关新闻 >

视频 >

  • 女毒贩让婴儿吸毒女毒贩让婴儿吸毒
  • 女生学校里遭群打女生学校里遭群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