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6月06日13:01来源:广州日报字号:
摘要:近一年来,各类手机打车软件在很多“打车难”的大城市颇受青睐,诸如:“嘀嘀打车”、“摇摇招车”、“快的打车”……,但近期这些软件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监管强度。 |
的哥
电召乘客爱爽约
软件乘客怕差评
许多出租车司机不约而同地把手机软件和电召系统作比较,一般而言对电召系统越不满的司机,越爱用手机打车软件。
“三郎”说:“很多司机都不买电召的账,原因是大家认为它不保障司机的权益。比如乘客爽约了,乘客不负担任何责任,司机被放了鸽子,也只能自己买单。”
骆师傅也说,此前他们根据电召去找客,但十次有五次都“扑了个空”,“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客人不直接跟司机沟通,而是通过电召中介。深圳有八十多家出租车公司,电召电话都不一样,电召本来也很少。”
广州的钟师傅也说,因为常有白跑的经历,他如今很不爱接电召,“但不管接不接,每个月还需要上交80元钱给电召系统。”
在很多司机眼里,打车软件改进了现有电召平台的缺陷。深圳骆师傅说,在他使用软件以来,“没有一个客人走掉过”,而且如果被放了鸽子,打车软件公司会补偿10元钱,充到司机的手机话费里。
“三郎”认为,打车软件对乘客会产生约束力。这个约束力主要体现在司机可以对爽约的客人投诉,客人得到差评之后,以后打车就会遇到困难。
专家观点
打车软件存在违规之嫌
深圳大学交通经济学教授韩彪认为,打车软件的功能在于让出租车司机和乘客之间的信息更加“对称”。但管理部门的说法也有道理,这种软件并不规范。
“首先要保证价格的严肃性。”韩教授说,出租车行业本身是价格管制的行业, 在这种行业里,乘客有求于司机,如果不加以价格管制,是很容易出现议价现象的。
另外从安全性来看,也存在不小的问题。“从驾驶的角度来讲,本来就是不允许用手机的。” 韩教授认为,司机驾驶时打电话已经对乘客的安全有损害。
基于规范和安全的考虑,韩彪提出:“在软件还没有被规范化以前,为了防止市场和行业的混乱,我认为停止使用是合理的处置。虽然这种软件的发展方向是可以看好的,但问题在于,用什么样的方式去规范它。”
专职做交通事故的律师陈力认为,打车软件的确违规。他指出,交通法规有明确规定,开车不能使用手机。出租车怎样收费,政府已明确规定。而这样的收费没有发票支持,一旦出了问题,就说不清了。
“有些乘客根据自身情况,自愿加价,我也可以理解。司机和乘客双方都愿意的话,法律也没办法介入。但关键还是安全性问题。没出事,大家都觉得没问题;但一旦出了事,就要开始‘扯皮’了。”陈律师担忧。
陈力还认为,政府为这种软件出台法规的可能性并不大,因为这在具体操作上有一定的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