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6月06日13:01来源:广州日报字号:
摘要:近一年来,各类手机打车软件在很多“打车难”的大城市颇受青睐,诸如:“嘀嘀打车”、“摇摇招车”、“快的打车”……,但近期这些软件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监管强度。 |
亲身体验
司机拒10路人接软件客
打车软件是否真的缓解了城市打车难呢?记者近日做了亲身试验。
在手机上下载安装了某打车软件后,记者在荔湾区新光城市百货路口准备打车,当时正值晚上8时许,商店门口人流量较大,他们大多是购物回家的市民,记者仅目测,附近就已有4位市民在路边等候出租车,且不少都已等待5分钟以上。
随后,记者通过打车软件发出打车前往海珠区江南西地段的要求,未选择加价。显示已推送附近的35位司机,等待一会儿后,软件发出提示显示司机钟师傅已经接单,并显示车牌号和手机号,以及车目前的位置,并预计4分钟赶到。
又等待一会儿,软件显示车辆已到位,接头暗号是“草莓”,与此同时,记者也已看到了一辆红色出租车停在了路口,司机将车门反锁后开始打电话联系。这时也有乘客上前要求坐车但无法打开车门。
记者接到电话后上了车,这名钟师傅说,过来的路上起码有10个人拦车。钟师傅的手机用一个架子固定在他的视线右前方。车辆启动后,软件的语音还先后提示有两单加10元的用车请求,都是中山七路附近发出的。
钟师傅说,他安装软件一个月一共拉了33单,软件公司说,超过30单会得到一台风扇的奖励,如果超过60单就能拿到100元油费的补贴。这样能缓解打车难吗?钟师傅觉得软件可以帮助乘客在高峰期和偏远地段打到车,十分有益。但也有市民表示质疑,用打车软件的客人对拦车的乘客不公平。
广州的林小姐在朋友的介绍下开始使用打车软件,主要在上下班高峰时期叫车,“可能运气比较好,每次都叫到了,有次很着急加了5元钱,结果最后司机也没有收,只说自己刚好在附近。”
软件公司
更希望政府放手让我们做
深圳客运交通管理局叫停打车软件的同时,也透露将建设全市统一的电召平台,目前正在研究具体的运营模式,根据前期测算,需要1000万元的投入,目前还在解决资金来源问题。
软件公司如何看待政府的监管?“嘀嘀打车”目前已在十个城市开通服务,日均接单量达到7万,叫车成功率在70%左右。对于争议很大的加价功能,后台数据显示使用加价比例不到两成,取消也影响不大。软件是通过语音播报的,公司也请司机联系乘客时先停在安全的地方,就算是电召系统也需要打电话确认,两者并没有差别。
这家公司的华南地区负责人陈志伟说,加价的功能完全可以调整,驾驶员的审核也可以更严格,可以与政府的驾驶员信息库互通,但不能就此完全否定。他愿意跟现有的电召系统合作,对现有叫车平台进行优化。
然而,“快的打车”创始人陈伟星并不赞成取消加价的功能,他说:“取消后就少了一种调节供需的方式,打车神器就沦落为打车工具了。我们的目的不是加价,目的是打到车,就是为了让所有打车的要求都成为现实。”
陈伟星提到,目前,打的软件需要上百万元的开发成本,每年还需几百万元的维护成本。目前,所有的打车软件公司都需要有雄厚的资本才能运作,开始的几年,公司都未考虑赚钱。
陈伟星觉得:“既然我们愿意做,愿意花这个钱,也有专业的团队和创新的能力,就希望政府能放手让我们做。” 原标题:打车软件挨“打”之后 (杨洋 张瀛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