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6月14日08:37来源:新京报字号:
摘要:“委员不是社会投票选出来的,而是红会邀请的……”6月,面对质疑风波,多名红监会委员对记者表达,自己不是公众赋权,无法代表社会公众。 |
1月4日,红十字会社会监督委员会新闻发言人王永(左)接受记者采访。当天的发布会公布了成都红会募捐箱捐款发霉事件的调查情况等。新华社记者 何俊昌 摄
成立时被赋予监督与咨询多角色,权源不清让监督难行使,欲调整定位
正遭遇信誉危机的红会社会监督委员会,6月9日,讨论了自身定位和转变职能的问题。此前被不断曝光成员与红会有利益关联后,这个承载着“独立监督红会工作”使命的机构,准备对自身改革。他们反思,认为成立之初就定位不清晰。
记者调查发现,社会监督委员会成立之初,便被赋予多重角色。过去半年中,委员们也承担多种工作。部分委员在进行监督,同时承载与媒体沟通职能;部分委员承担红会咨询顾问角色,还有部分委员在为红会的改革做课题研究。
“社监委和一般的咨询委员会的区别是什么?”6月9日,中国红十字会社会监督委员会(以下简称红监会),14名委员开了年中会议,一个重要议题是“定位”问题。
按红监会此前计划,今天,他们将就此召开媒体见面会。
这个被认为承担监督红会功能的“第三方独立机构”,正处于信任危机风暴。
过去一个月内,全体16名成员中,9人已被一一“起底”,网友认为他们与红会有千丝万缕的利益关系,难行独立监督之责。
多名委员接受新京报采访时表示,红监会内部也一直在讨论和反思。
“不是委员之错,不是公众之错。”对于红监会今日之局面,多名受访委员认为,在成立红监会之初,就定位不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