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首頁|

 

 

李六乙:從戲劇出發回到戲劇【3】

2012年09月28日14:52    來源:北京日報     手機看新聞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間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我這個人經歷特別簡單,沒有什麼好講的故事。”

“我算是個很宅的人,如果沒事,可以一星期不下樓。”

“除了工作,也愛旅游,但我的旅游也就是換個地方,喝茶聊天寫字。”

“如果人生重新來過,我想也許會出家吧。”

“我給女兒取名廟蓮,她性格隨我,好靜不好動。”

“《推銷員之死》排完,曾經有點不想做了,想待著,過喝茶寫東西的生活。之所以還在做,完全是那些年輕人的感召,他們說,大家都掙錢去就沒意義了,還是要做點有意義的事。”

“我50多了,再有9年就從人藝退休了,9年,很快的……”

說這些話,他一直微微笑著,笑出淺淺的兩個酒窩,語氣卻淡,淡得聽不出任何情緒。

是呀,時間很快,眨眼百年千年的,可時間也會講故事,講那些在她指尖流過卻不被消磨的故事。

“故紙堆”裡的八年特別單純而美好

“一畢業就在戲曲研究所研究8年戲曲。說起來我當時也是有意識地選擇。”和大多數同學的選擇不同,中戲畢業后李六乙去了中國藝術研究院戲曲研究所。

在中戲的5年,他不是成績拔尖的好學生,對於他來說,學校教的那些科目了解就好,而考試成績過得去就可。他把更多的時間用在了圖書館,讀西方現代藝術、現代哲學方面的書籍。和家鄉的圖書館相比,學校的圖書館給了他更專業也更系統的讀書環境。

李六乙在校的那幾年,正趕上改革開放后國人出國的熱潮,李六乙也曾策劃畢業后去國外留學,並且在畢業前一年已經定下了去美國加州大學讀戲劇專業。然而到了開始辦護照簽証的時候,他猶豫了:“當時兩個感覺。一是懷疑自己出去后還能不能當導演,因為前面有例子,出去要在國外生存下來,要走進他們的藝術圈子很難﹔再一個是受了焦菊隱和林兆華的影響,一直認為作為一個中國的戲劇導演,如果你不了解本民族的藝術形式和美學內涵,那就永遠只是模仿,所以其實那時候也特別明確想去研究中國戲曲。”

做學生時,李六乙排過一部川劇《四川好人》,這部由布萊希特的名著移植成的川劇,大膽用了許多話劇的思想和認識,讓他在全國小有名氣。也是因為這部作品,畢業時,中國藝術研究院戲曲研究所到學校去要他。此外,他畢業的選擇還有去中央音樂學院教書或者留校。

如此多的選擇沒有讓李六乙過多糾結,經過一周時間的思考,他放棄了出國留學的機會,也幾乎沒有考慮其他的方向,直接決定去戲研所。

(責編:夏麗娟)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瀏覽過此新聞的網友還閱讀了以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