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首頁評論時政台灣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創投吉林南粵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華商滾動
海外網>>時政

彼岸聲音

網友:“公務員熱”潛伏著深刻的危機

2012年11月25日22:06    來源:中國新聞社        字號:
摘要:此次山西考試有一突出個例非常值得玩味:有一位年薪15萬元的IT人士也加入了考試隊伍。2011年山西城鎮居民人均年收入為17680元,15萬元年薪絕對屬於高收入者了,仍然要投身於競爭異常激烈的公務員考試,所折射出的社會意義實在值得警惕。

對於一年一度的新科舉大考熱現象,網友有不同的聲音,本網收錄其中部分文章入專題。見下:

來源:鳳凰網博客 顧則徐

據《山西晚報》報道,山西省2012年度公務員錄取考試近日已經進行,來自全省的57884名考生通過資格審查,走進考場角逐1902個崗位,幾乎是30人競爭1個崗位。30取1錄取比例的公務員考試在目前的中國屬於常態,有的省市甚至有達到50左右取1比例的。但此次山西考試有一突出個例非常值得玩味:有一位年薪15萬元的IT人士也加入了考試隊伍。2011年山西城鎮居民人均年收入為17680元,15萬元年薪絕對屬於高收入者了,仍然要投身於競爭異常激烈的公務員考試,所折射出的社會意義實在值得警惕。

中國官員隊伍的膨脹發端於清朝咸豐年間,當官成了有一定知識人士的主要就業渠道。由於科舉中榜名額的限制,這種膨脹在清朝晚期還比較有限度,但已經為以后的災難性膨脹作了鋪墊。由於考試中榜就意味著當官,當官就是通過考試獲取文憑,因此,考試與當官也就二位一體化。清末時新式學堂興起,通過考試拿到文憑的人空前多了起來,但一方面社會急需要各種人才,一方面人們卻紛紛涌到衙門要求當官。這一情況在進入民國后更趨嚴重,中國教育的迅速發展不是解決了社會需求,而是越來越培養出要求當官的龐大人群。民國初期時候,僅僅在北京想盡辦法等待當官機會的人口,幾乎已經接近本地居民人口,而當時北京居民人口為50萬人左右。民國整個的歷史演變,受到了這一因素的極大困擾。

馮友蘭回憶北京大學的情況:“大多的學生思想還是科舉的一套,就是說,還是以學校畢業作為取功名利祿的手段,認為學校畢業相當於科舉的舉人、進士等資格。……一般人認為……最后總是做官。”(《“五四”前的北大和“五四”后的清華》)事實上也確實如此,民國時期即使著名的大學教授,也少有不做官或不兼官職的,更不用說其它行業的經過教育的人士了。由於當官是經過考試獲得文憑的人們所最羨慕的職業,因此,教授、工程師、律師、記者、作家、職員乃至財富萬貫的企業主、買辦,一當有機會便要做官。梁啟超尖銳地指出:當官“所以最足歆動人者,則勞作少而收入豐也。大抵今日中國官吏,就中除百分之一二特別賢勞外,其他大部分若改執他種職業,則以現在所費之勞力,決不能得現在所受之報酬。其中尤有一部分純然坐食,曾不必出絲毫勞力以為易”。(《作官與謀生》)

由於行政機關的官職遠不夠分配,於是隻能通過擴張軍隊的官職消化。清朝末中國軍隊總數不超過100萬人,辛亥革命后增長為150萬人,北伐戰爭結束后僅僅國民革命軍旗號下即不下於400萬人,抗日戰爭勝利后國民政府更是號稱擁有800萬大軍,1948年前后全國各種武裝力量總數應達到了人類歷史從未有過的1500萬人。對於社會底層的農民來說是“當兵吃糧”,但更大的困境是軍官的泛濫。由於要當官的人太多太多,當官的機會十分難得,因此,當官機會的獲得就要付出高成本,一當做了官,自然就要獲取回報。軍隊有句俗語:“連長連長,大炮一響,黃金萬兩”。這樣,官員隊伍隻能是趨向於腐敗化。

當情況惡化,再試圖進行改革風險將是非常之大。蔣介石的軍隊在抗日戰爭結束后,一下子軍心渙散,失去了抗日時候的作戰精神,重要原因即是進行裁軍,大量軍官沒有了“黃金萬兩”的權力,突然成為流民,到處又哭又鬧,喊打喊殺。一個人當了幾年官,一不當官,基本就失去了良好的謀生能力。15萬元年薪的IT人士如果當了幾年官,再回IT行業,由於技能淘汰,恐怕求5萬元年薪的崗位也十分困難了。所以,當官——考公務員——之熱烈,絕不是國家的幸事,而是危機的預警!

分享到:

(責編:王昕)

相關新聞 >

視頻 >

  • 女毒販讓嬰兒吸毒女毒販讓嬰兒吸毒
  • 女生學校裡遭群打女生學校裡遭群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