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然而如今,自來水卻面臨前所未有的質疑和猜測:一邊是各地政府“各項指標均符合飲用水標准”的聲明,一邊是專家20年不喝自來水的現身說法。 |
1908年,清朝末期,在慈禧太后的大力支持下,中國自來水事業發端。
擰開龍頭,清水如注,咕咚咚下肚,自來水被視為方便、潔淨的偉大發明。
百年后,4000余家自來水廠,每天供應6000萬噸自來水,覆蓋全國4億多縣級以上城市居民,水質安全,重若泰山,關系國計民生。
然而如今,自來水卻面臨前所未有的質疑和猜測:一邊是各地政府“各項指標均符合飲用水標准”的聲明,一邊是專家20年不喝自來水的現身說法。
老百姓想知道:中國的自來水真的安全嗎?要用多久,我們才能喝上真正符合飲用標准的水?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採訪各方專家后了解到,從水源地到水龍頭,我國自來水流經的各個環節都存在不可忽視的問題。
1月6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考核辦法》,明確國務院將對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情況進行考核。
水資源的節約、管理和保護,以及相關制度的建設,將作為十八大后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
衛生部、住建部二龍治水的管理現狀之下,專家所呼吁的水業市場化改革能否實現?水改的“深圳模式”是否可以在全國推廣?
哪些環節影響自來水品質
趙飛虹,58歲,北京保護健康協會健康飲用水專業委員會會長、北京愛迪曼生物技術研究所所長。
她的丈夫,李復興,73歲,曾在國家發改委公眾營養與發展中心飲用水產業委員會任職。
今年1月初,二人平靜的生活被打亂了。在接受媒體採訪時,這個“北京市最會喝水的家庭”透露:他們20年不喝自來水、隻喝礦泉水。
在公眾的激烈反應下,北京自來水集團出面表態,北京自來水符合國家106項水質標准,請市民放心飲用,並稱北京水質全國最好。
趙飛虹隨后公開表示,不喝自來水不是因為自來水不安全,而是覺得喝礦泉水更健康。
北京如此。全國各地的水質安全情況如何呢?
水源:合格率70%還是50%?
每一滴水,都有自己的來龍去脈。
幾乎所有專家都一致表示,水源污染,是自來水水質安全最大的問題。如果源頭污染,就會導致后續環節負重難行。
76.5%和70%,城市飲用水水源合格率方面最常出現的兩個數字,前者出自環保部《2010年全國水環境質量狀況》,后者曾被衛生部、水利部、住建部等公開提及和使用。
但從事水處理研究30余年,並曾在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任職10余年的資深水質安全專家白康(化名)對《中國經濟周刊》表示:“飲用水水源合格率不足50%。”
哪個數字更符合實際?
2002年6月1日,國家環境保護總局頒布的《地表水環境質量標准》(GB3838-2002)正式實施。根據標准,地表水按功能高低依次劃分為五類:一、二類為飲用水,四類為工業用水和娛樂用水,五類為農業用水和景觀用水。爭議就出在三類水上。
標准論述:“三類:主要適用於集中式生活飲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級保護區、魚蝦類越冬場、洄游通道、水產養殖區等漁業水域及游泳區。”
“三類水不能飲用。”白康認為,三類水含有較高的有機化合物,在檢測項目上,此項指標被量化為化學需氧量,也稱耗氧量(COD)。“三類水的COD含量在4~6毫克/升,但我們的常規處理工藝隻能處理數值在4毫克/升以內的水。”
有機化合物總量超標所引起的反應是復雜多樣的。白康介紹說:“美國環保總署曾發布報告指出,有機化合物有可能致癌、促癌、導致突變,也會降低人體免疫力和生育能力。”
住建部城市供水水質監測中心專家劉睿(化名)在接受《中國經濟周刊》採訪時表示,剔除三類水源,“中國城市水源的真正合格比例會大大降低。”
“水源污染太厲害,僅靠一、二類水,量不夠,也不現實。”劉睿坦承,在京津滬廣等多地水困的巨大壓力下,顧不上“吹毛求疵”了。
劉睿認為,標准不斷放寬,水源不斷惡化形勢嚴峻。“城市裡的工業排污,農村裡的農藥污染都在進入水源,雨水浸透后,污染不斷擴大,很難逆轉和修復。”
安全水源已成為稀缺資源。在白康看來,地大物博的中國“清水”越來越稀缺。“北方水量不足,地下水被過度開採后普遍出現硝酸鹽超標現象,容易誘發血斑病。南方水系發達,但一些湖泊河流被圈為水產養殖場,飼料中含有的大量蛋白質長期積累,導致氮磷超標很常見。”
偶爾在深山老林,可見清澈見底的山泉水,白康都忍不住“連喝帶拿”,“干淨的水源成了奢侈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