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首頁評論時政台灣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創投吉林南粵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華商滾動
海外網>>時政>>體育

中國式城市化一個"早熟兒童"的擔當與煎熬【2】

2013年02月18日16:13    來源:光明日報        字號:
摘要:我們對中國城市化的特點、規律、戰略和路徑等基礎問題的研究和思考卻相對不足,由此導致的一個最突出的問題是,各種“非驢非馬”西方城市理論與評價標准在當下大行其道,使中國城市飽受了“忽悠”和“折騰”之苦。

  中國與歐美:城市化的基本差異及“異中之同”

  中國城市化與歐美模式相比,首先可以感到兩者的明顯差異。城市化進程的速度不同,是導致這種差異的主要原因。歐洲的城市化大約經歷了200多年,美國已經很快了,但也持續了100多年。在20世紀中葉,歐美的城市化進程基本完成,到70年代還一度出現了“逆城市化”,一部分人口從城市或中心城區回到農村和郊區,這也是大自然對城市化降溫和減速的一種常見手段。

  在改革開放的中國,卻可以說“沒有最快,隻有更快”。城市化的基本標識是城市人口增長和城鎮數量增長。有幾個數據可以說明這個問題:從城市人口看,從20%到40%的城市化率,英國用了120年,美國用了80年,中國僅用了22年。從城鎮數量看,據近100年的統計,美國城鎮數目大約是每20年增長1倍。在中國,1978年全國共計有小城鎮2176座,到2000年猛增至20312座,有近90%的小城鎮是改革開放后建成的,平均每年增加超過了820個。還可以舉兩個城市來說明中美的差異。1781年的洛杉磯,只是“一個炊煙繚繞的小村庄”。從1960年開始,洛杉磯進入快速發展階段,至今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工業大都市之一”,“在生產就業和工業生產總值方面已超過了大紐約”。對此西方學者曾評價說:“這在任何先進的工業國家也許都是無與倫比的。”但隻要與中國深圳稍加比較,就會發現這個判斷並不確切。在20世紀末,曾有一句話廣為流傳,叫“2000年看西安,1000年看北京,100年看上海,20年看深圳”。從南海岸邊的一個小漁村起步,發展到如今900萬的人口規模,深圳隻用了20多年。這種超常規、跨越式的城市化,使中國在不少方面近於拉美模式,而明顯有別於歐美。

  但歐美城市化畢竟代表著主流,我國也深受影響。其中最普遍的現象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城市越來越歐美化。如在城市戰略上,20世紀60年代,在美國東北部海岸出現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個城市群——波士沃施(BosWash),標志著美國已由傳統的城市化(Urbanization),進入到以“國際化大都市”和“世界級城市群”為中心的都市化(Metropolitanization)階段。截止到2005年,美國已有十個大城市群。比起傳統的大城市,城市群擁有雄厚的經濟實力、發達的生產能力、完善的服務能力和貫通全球的交通、信息、經濟網絡,大都市與城市群強則國家強,大都市與城市群弱則國家弱,成為當今世界各國生存與競爭的重要法則。在歐美模式影響下,2000年,中國開始步入都市化時代,到2004年,我國已有183個城市提出建設“國際化大都市”。到2010年,中國初具形態的城市群超過了20個。和歐美一樣,中國的大都市和城市群,集聚著國家和區域最優質的人口、資源和資金,是中國國家綜合實力和國際競爭力的核心板塊。

  據荷蘭建筑評論家瑪麗斯·布爾曼的統計,中國在建的荷蘭建筑師作品已超過了300座。原因在於,很多管理者都錯誤地以為,雇一個國外設計師,建一個“洋氣十足”的建筑物,就可以提升或展示城市的現代化水平。但實際上,這跟一個追逐LV包的小女孩,在智力與審美水平上並無太大差別。還有城市生活方式的歐美化。以“性觀念”的變遷為例,1978年6月8日,美國《基督教科學箴言報》曾報道說,中國青年男女終於可以光明正大地“軋馬路”了。

  但是,且慢下結論。因為還有一些不能忽視的重要經驗與事實。以城市戰略為例,2005年7月21日,在全國城市總體規劃修編工作座談會上,時任建設部部長汪光燾嚴厲批評183個城市的“現代化國際大都市”戰略定位,立竿見影,這股“國際大都市風”戛然而止,取而代之的是“宜居城市”、“生態城市”、“文化城市”等。在生活方式上,一位俄羅斯專家特意寫道:“說西方化已經完全戰勝中國人的傳統生活方式就言過其實了”。因為很多現象主要是大城市的年輕人,老一輩人和小城鎮的居民所受的影響要少得多。凡此表明,盡管深受西方影響,但與拉美國家不同,在中國特有的政體、國體、歷史、文化的綜合作用下,中國城市化還有一些不易覺察、僅僅屬於自身的深層規律和特殊原則,這是中國城市發展不同於歐美的邏輯前提和經驗基礎。

分享到:

(責編:王昕)

相關新聞 >

視頻 >

  • 女毒販讓嬰兒吸毒女毒販讓嬰兒吸毒
  • 女生學校裡遭群打女生學校裡遭群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