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有人說飛機著艦是世界性技術難題,被稱為“刀尖上的舞蹈”。那麼,這個“刀尖上的舞蹈”的場地有多大呢?殲-15飛機總設計師孫聰給出答案:時速240公裡的飛機必須精確地落在航母甲板尾部的4根阻攔索之間,每根阻攔索間隔12米,有效著陸區隻有36米。著陸區的寬度,不及陸地跑道的一半。 |
著艦成功,將軍哭了
2012年11月23日是殲-15飛機首次著艦的日子。這一天天氣晴好。一大早,殲-15飛機的陸地機場和在大海上航行的“遼寧艦”就同時忙碌起來,一邊在准備飛機起飛,一邊在准備迎接飛機著艦。
駕駛殲-15飛機首次著艦的試飛員仍然是海軍航空兵優秀飛行員戴明盟。陸上試飛指揮部領導為避免給飛行員造成心理上的壓力,規定所有人不准到機場為飛行員送行,要給人感覺今天的飛行和往日並沒什麼不同。
海軍駐飛機制造廠軍事代表室副總代表李忠東以檢查飛機的名義來到停機坪,目送戴明盟登機、開車、滑出、起飛。李忠東從殲-15飛機立項開始,一直負責這個項目的監造工作,陪伴著殲-15飛機度過了整整八個年頭,他常年奔波於制造廠和試驗場之間,為殲-15飛機的研制和試驗付出了心血、汗水和青春。如今,飛機就要著艦了,他比任何人都關注那個“驚天一落”的時刻。
戴明盟駕機起飛后,李忠東迅速登車直奔飛行指揮塔台。此時,“遼寧艦”正航行在離機場不遠的海面上,飛機飛行十幾分鐘就到達了“遼寧艦”的上空。飛機上裝有攝像頭和圖像傳輸設備,飛機前方的圖像就像電視直播一樣傳輸到塔台的大屏幕上。大家緊盯著大屏幕,誰也不說話,塔台上安靜極了。
飛機在航母的上空盤旋了一周,建立航線,開始著艦。飛機從400米的高度,以240公裡的時速飛向航母,郵票大小的航母在迅速變大,就在飛機即將觸艦的瞬間,畫面圖像突然消失,屏幕上出現“信號傳輸中斷”的字樣,面對此時的黑屏,人家都屏住了呼吸。
幾秒鐘之后,圖像又出現了,飛機正在上升。原來,在飛機高度較低的情況下,受岸邊山脈的遮擋,飛機上的視頻信號是傳不過來的。剛剛發生的情況說明艦載機是在完成真正著艦前的一次預演。但現場的氣氛仍然十分緊張。
飛機升上高空,再次建立航線,再次飛向航母,再次出現黑屏。雖然這一次大家都有了心理准備,但是在圖像信號中斷以后,還是不由得把心提了起來,誰也不說話,塔台上死一樣寂靜,大家目不轉睛地盯著黑屏,都在默默地等待著什麼。李忠東更是緊張,而此時他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在心裡默默地數著:“一、二、三、四、五、六……”
“叮鈴鈴……”塔台上的電話突然響起來,把大家嚇了一跳。指揮員迅速抓起電話,電話裡傳來一個激動的聲音:“成功了!”原來電話是從航母上打來的,戴明盟首降成功!
電話聲音很大,大家都聽到了,頓時,塔台上所有的人都“哇”的一聲叫起來,鼓掌、歡呼、雀躍,很多人流下了激動的眼淚,誰也不掩飾自己的淚水。李忠東哭得最凶,畢竟,他陪同殲-15走過了整整八年的艱苦歷程,那些煎熬,那些甘苦,都是為了飛機著艦的這一刻啊!
時隔三個多月,李忠東在接受我採訪的時候,一提起殲-15著艦成功的那一刻,他仍然難以控制自己的感情,幾次潸然淚下。就連筆者也被他感動得眼睛濕潤。
11月23日戴明盟首次著艦成功后,張永義總指揮立即從“遼寧艦”的艦島上跑到飛行甲板,和剛剛下飛機的戴明盟緊緊擁抱,兩條錚錚鐵骨的漢子,在擁抱的瞬間,淚水同時奪眶而出。
據有關專家評論說,艦載機著艦完全依靠飛行員手動操作,而且整個過程都處於“亞安全狀態”,其難度遠遠大於航天員的太空任務。張永義將軍作為航母試驗試航總指揮,壓力之大可想而知。歐美國家的航母艦載機在上艦階段,都出現過很多機毀人亡的事故,而中國海軍的艦載機在這個階段卻是零傷亡,這既是飛行員個人努力的結果,也是指揮員科學組織指揮的結果。專家說,艦載機首次著艦的成就和意義,完全可以與航天行動相媲美。人民海軍在這樣短的時間內,就取得了如此驕人的成績,怎能叫人不激動呢?張永義將軍的眼淚,既是欣喜的表現,也是壓力的釋放。
中國海軍正在從淺藍走向深藍,“遼寧艦”的服役,殲-15的著艦,邁出了海軍現代化建設的重要一步。
殲-15,走你!
遼寧艦,走你!
(作者李忠效,系海軍政治部創作室創作員。文中所涉及的數據均引自公開出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