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有人說飛機著艦是世界性技術難題,被稱為“刀尖上的舞蹈”。那麼,這個“刀尖上的舞蹈”的場地有多大呢?殲-15飛機總設計師孫聰給出答案:時速240公裡的飛機必須精確地落在航母甲板尾部的4根阻攔索之間,每根阻攔索間隔12米,有效著陸區隻有36米。著陸區的寬度,不及陸地跑道的一半。 |
殲-15,走你
“遼寧號”航空母艦
殲-15升空
我隨航母去試航
2012年1月5日,我來到中國第一艘航空母艦上體驗生活,在這裡度過了一個多星期。當時正值航母平台進行第四次海試,對於我這個具有40多年軍齡的“老海軍”來說,這是一次難忘的航程。
這次海試的主要任務是試驗航母平台的動力裝置等設備,白天試驗,晚上在試驗海區錨泊。每天吃過晚飯,我都會到航母甲板上散步。一月的天氣很冷,凜冽的海風吹在身上,會把厚厚的棉衣吹透,吹得臉頰和耳朵生疼,但我不怕,每天晚上都會冒著嚴寒到甲板上去走幾圈兒。不僅是為了散步,更是為了體驗在寬闊的航母甲板上行走的那種獨特感覺。一位海軍首長曾經豪邁地說:到航母上去暢飲大洋的風!雖然此時的航母還沒有駛上大洋,但在這漆黑的夜晚,我想象自己正身處大洋之上,大口呼吸清涼的海風,一股豪情便會從心底油然而生。
因為天冷,到甲板上來的人很少,這時我會情不自禁地陷入無邊的遐想之中,歷史、現時、未來,都會在我的腦海中交叉穿梭飛翔。
新中國成立前曾經有過一段“有海無防”的歷史,從1840年鴉片戰爭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100多年間,中國先后遭到帝國主義列強從海上來的入侵80余次,入侵戰艦1800余艘,入侵兵力將近50萬。
新中國成立以后,雖然加強了人民海軍的建設,但是海軍力量仍然比較薄弱,不能有效地保衛祖國的萬裡海疆,南沙群島的許多島礁至今仍然被外國軍隊佔據,南海的多個油氣田被外國的石油公司開採。
1974年1月,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南海艦隊一部與陸軍分隊、民兵協同,對入侵西沙群島的越南共和國(南越)軍隊進行反擊作戰,史稱“西沙之戰”。此戰雖以中國人民解放軍完勝告終,但也凸顯出我制空權的薄弱。因為從海南島最南端的陵水機場(即2001年4月1日中美撞機事件發生后,受損的美國海軍EP-3型偵察機迫降的機場)到西沙的距離較遠,殲擊機飛到西沙的上空,隻能停留幾分鐘就得返航,如果遇到敵機,根本沒有時間展開空戰﹔1988年3月,中國與越南在南沙群島的赤瓜礁海域為爭奪南海島礁,發生了一場小規模戰爭,史稱“南沙之戰”或“3·14海戰”。此戰同樣以中國海軍的勝利告終。戰后不久,中國海軍在西沙永興島建造了一座機場,使得中國海軍航空兵的作戰半徑和制空范圍大大增加,但這座西沙機場仍遠不能滿足日益復雜的海上斗爭的需要。因此,“中國海呼喚航母”的聲音一浪高過一浪。由於種種原因,這個願望一直未能實現。進入新世紀以后,2004年,沉睡了多年的航母夢終於被喚醒。
中國航母,千呼萬喚始出來。站在航母的甲板上,讓我無限感慨。
航母的主戰武器是飛機,中國航母裝備的是殲-15飛機。航母的甲板長度為300余米,與陸地機場3000多米的跑道相比,實在是太短太短了。但是作為一艘軍艦來說,它又實在是太大太大了。不僅是面積大,體積更大。從艦島到低艙,一共有18層,全艦共有3600個艙室。初上航母的頭幾天,我簡直就像走進了迷宮,一走出我的住艙,就迷失了回去的路。直到三天以后掌握了規律,熟悉了各個通道之間的標記,才能自己走回“家”。
海試的最后兩天,安排了殲-15飛機的繞艦飛行和低空通場的試飛項目。我站在艦島上的二層甲板上觀看飛機從頭上飛過,心情非常激動,同時也被震動——在飛機掠過航母上空的瞬間,巨大的轟鳴聲會把人的心臟震得劇烈顫抖。
繞艦飛行和低空通場試飛結束,殲-15雙機返回陸上機場,我目送飛機遠去,我的心也隨之飛到了艦載機的訓練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