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海外網>>時政

周強走馬最高法兩月主推公信 多地密集平反冤假錯案【2】

2013年05月28日08:40來源:新京報字號:

摘要:他直言,最高人民法院正在研究進一步推進公正司法,提升司法公信力,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公正司法是人民法院工作永恆的主題、任務和價值追求。

  平反一批冤假錯案

  最高法表態,要像防范洪水猛獸一樣來防范冤假錯案,寧可錯放,也不可錯判

  4月25日,沉寂7年后,河南李懷亮案在平頂山中院宣判。被羈押近12年,三次審判,三次因“証據不足”被撤案后,李懷亮終於重獲自由。

  5月17日,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對張輝、張高平再審改判無罪作出國家賠償決定,分別支付張輝、張高平國家賠償金110余萬元。

  4月、5月兩月間,包括蕭山案、張高平案、李懷亮案等一批帶有冤假錯案性質的案件陸續重審宣判。

  在北大法學院教授姜明安看來,在短短的兩月間,如此數量的冤錯案件集中平反為近5年少見,這也被視為是司法系統向外界釋放的一大信號。

  5月7日,最高法院常務副院長沈德詠在最高法機關報——《人民法院報》發文,以“要像防范洪水猛獸一樣來防范冤假錯案,寧可錯放,也不可錯判”的強硬措辭,對外傳遞最高法在冤錯案件上的態度。

  在這篇近4000字的文章中,沈德詠客觀闡釋了在我國現實情況下,冤假錯案往往是法院奉命行事、放棄原則或者工作馬虎失職的結果。

  沈德詠稱,在目前有罪推定思想尚未完全根除、無罪推定思想尚未真正樹立的情況下,冤假錯案發生的概率甚至可以說還比較大。對此,法院人員必須保持清醒的認識,要像防范洪水猛獸一樣來防范冤假錯案,寧可錯放,也不可錯判。

  這篇文章專門提及張高平案,認為審判法院在當時是立了功的,至少可以說是功大於過的,否則張高平叔侄人頭早已落地。“面臨來自各方面的干預和壓力,法院對這類案件能夠堅持作出留有余地的判決,已屬不易。”

  對於沈德詠的這篇文章,姜明安認為,這篇文章頗有“自我反思”的意味,法院並沒有在冤錯上給自己找借口,而是對“命案必破”政績觀、程序公正性等實際問題做了客觀分析。“從這個層面看,最高法的態度是很誠懇的。”

  中國政法大學副校長馬懷德認為,此次最高法在冤假錯案上的公開表態非常罕見。這與新任院長上任后的司法理念有很大關聯。“每一起冤錯案公、檢、法都會有一定責任,在目前我國‘命案必破’政績觀尚未根除的情況下,法院站出來公開表態是一種進步。”

  廣納法學界專家意見

  與會專家稱,周強沒有唱高調,也沒有說官話,就像朋友間聊天,感覺他確實想聽真話

  在湖南主政時期,周強以眼光長遠、做事干練、性情溫和著稱,廣泛聽取各方意見是其做事前的一貫做法。履新之初,他把這個做法帶到了最高法。

  4月26日,最高法組織召開主題為“如何提升司法公信力”的座談會,邀請了法學界和律師界的21位學者及知名律師,周強與他們坐在一個圓桌上進行討論。

  “我們抱著聽的態度,請大家講一些問題。十八大以來,中央領導對依法治國很重視,最高法院認為是促進中國依法治國的新的契機,一定要抓住這個契機,迅速提高司法公信力對促進依法治國是有很大作用的。”周強的開場白讓與會的南開大學法學院副院長侯欣一感受到誠意。

  “周強沒有唱高調,也沒有說官話,很平實,語氣就像朋友間聊天,我們感覺他確實想聽一些真話。”在侯欣一看來,周強對這次會議的主題非常看重,希望法學界和律師界對法院司法公信力“下猛藥”“出良方”。

  北京理工大學高等司法研究所所長徐昕和中國政法大學法學院副院長何兵在微博上很活躍,以敢言著稱,也被邀請參會。最高法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除了兩位學者的學術成就,他們對社情民意比較了解是參會的重要原因之一。

  “感覺周強院長與我們的司法理念很接近。”會后,徐昕在微博上評價周強。

  何兵稱,在座談會上,他感覺周強對提升司法公信力促進司法公正的願望很迫切,希望大家對目前司法的問題集體會診。周強有一句話讓何兵很振奮,他在會上提出,“要緊緊依靠法學界和律師界,齊心協力,共建司法。”

  最高法內部人士表示,最高法正在對這次座談會學者們的建議進行研討和評估,實操性較強的建議會被採納,融入到今后的工作中。

分享到:

(責編:王昕)

相關新聞 >

美圖精選 >

國內國際台灣華人視頻論壇

評論 >

圖片 >

視頻 >

國際 >

國內 >

娛樂 >

港澳台 >

文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