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海外網>>時政

美記者回憶內戰前夜中國 現在採訪比那時容易多了【3】

2013年06月04日10:29來源:星島環球網字號:

摘要:五十年前的中國,真是個不好採訪的地方,尤其當你是個不懂漢語的外國人時。電話很不好使,好不容易撥通之后,你卻往往聽不清對方在說什麼。我們與所有人的溝通都必須通過翻譯來進行,而他們有時會自作主張地隨意更改問者的問題和答者的回答。

一位年輕姑娘跟媽媽一起在外僑居住區擺攤刺繡。(1948年5月,上海)

一位雜耍藝人在竹竿上表演平衡動作。(1948年5月,上海)

  日子漫長而難熬,我們從日出干到午夜。伙食也很簡單,逮著什麼吃什麼,有時候就向街頭小販買些烤紅薯充飢。交通也很困難,我們隻能依賴美國空軍戰爭公積金項目提供的C-46和C-47型運輸機飛行。駕駛它們的則是些“老油條”。他們開起飛機來隨心所欲,經常出現一些把人嚇得毛骨悚然的險情。有一個家伙吹牛說,他醉的時候開飛機比清醒的時候開得好。所以,他經常在飛行前喝得醉醺醺的。運輸機其實就是空中貨車,我們隻能坐在一袋袋面粉、郵包或者裝著上千條三十毫米口徑機關槍子彈帶的木箱上。盡管如此,我們在旅途中付出的種種艱辛還是很值得的。在1948和1949這兩年,伯恩斯和羅恩小組在《生活》雜志上一直保持著版面佔有率的最高紀錄。

  在中國,拍攝條件也是十分艱苦的。“滿洲”零度以下的嚴寒和華中、華南潮濕得令人窒息的氣候,對攝影器材造成了很大的損害,使它們常常難以安裝、難以正常操作。在上海,有一個來自歐洲的、無國籍的家伙知道如何拆裝攝影器材,可惜對於我帶去的祿萊(Rolleiflex)和康泰克斯(Contax)這兩種相機,他卻缺乏專業經驗。我唯一能做的,就是祈禱上帝保佑,讓我的攝影器材在成千上萬次暴露於惡劣氣候之后仍不散架。要知道,在相當長的一段時期裡,我可是美國雜志派駐中國的、肩負著提供整個東南亞地區新聞這一艱巨重任的唯一攝影記者啊!我很清楚,自己的任務就是替所有的美國人充當他們在這一地區的眼睛。

分享到:

(責編:王昕)

相關新聞 >

美圖精選 >

國內國際台灣華人視頻論壇

評論 >

圖片 >

視頻 >

國際 >

國內 >

娛樂 >

港澳台 >

文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