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海外網>>時政

"進城夢"何時不再與一紙戶口糾纏不清?【2】

2013年06月13日07:25來源:新華網字號:

摘要:戶口看似是一張紙,但卻是實實在在的利益,農民表面上追求城市生活,實質上始終在做利益盤算。

“戶口看似是一張紙,但卻是實實在在的利益,農民表面上追求城市生活,實質上始終在做利益盤算。”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宏觀室主任黨國英說,“如果戶籍改革中出現一些奇怪的現象,那不是農民的錯,而是政策出了問題,搞得農民行為扭曲。”

“誰不想當城裡人,”62歲的王國舉說,“可進了城又沒了地,吃什麼,住什麼?”

老人的問題不好回答。是否可以允許農民“帶土地進城”?是否能用土地換來城市的保障?城鄉利益如何公平轉換,成為了一道橫亙在城鎮化進程中的難題。

“我老家在湖北農村,還有地,我不打算在城市落戶,畢業后可能要回家搞規模化種植。”寧夏大學人類學系研究生向建華說。

“我的戶口在山東老家,也不打算轉戶口,因為在老家農村戶籍的可以生二胎。”向建華的同學於麗平說。

這段發生在寧夏大學政法學院人類學系研究生課堂上的對話,似乎在提醒著我們,“二元家庭”這種怪現象,也許會隨著城鎮化的加速愈演愈烈。

“人的城鎮化可不是玩數字游戲,”蘇東海說,從這個角度而言,銀川的戶改新政無疑是進步的﹔但這種進步帶來的新問題,無疑也是棘手的。

“出台居住証管理辦法,分類推進戶籍制度改革,完善相關公共服務及社會保障制度,保護農民合法權益。”5月6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對戶籍改革作出部署。

一邊維持現有市民的福利,一邊給新落戶的人賦予同等待遇,地方財政承受的壓力必然很大。在博弈中損害哪一方的利益都將產生新的矛盾,這是一道難解的題。

2013年是異地高考“破冰”之年,可是這個期盼已久的舉措卻好評寥寥,實際參加異地高考的學生隻有幾千人。越是經濟發達、流入人口多、優質教育資源豐富的城市,開的口子越小,很多考生發現,隻領到了一張“空頭支票”。

當西馬銀小學校長還在為沒有銀川戶籍、上不了好小學的孩子們奔波,聽說開挂面廠的安徽老板方學習的女兒在寧夏參加高考,她又不禁皺眉,擔心政策放寬后外地考生對本地考生形成沖擊,因為此刻,她自己的女兒已經坐在銀川一所中學的教室裡,過兩年也要參加高考。

“立場不同、反應不同,但維護自己利益的願望是相同的。”國家行政學院教授竹立家這樣看待上面這矛盾的一幕,“戶籍不應成為利益分配的標尺。戶籍改革可以採用新人新辦法的漸進方式,但如果最終不能剝離利益分配功能,那很多夢想就真的只是一場夢了。”

不難發現,當各地打著城鎮化的旗號如火如荼地搞建設,熱衷於數字報喜,很多地方領導卻對加快推進戶籍改革“又愛又怕”。“買得起商品房、消費能力高的人,地方政府希望來得越多越好,”黨國英說,“消費能力不高的人,哪怕人已在城市,也不想從戶口上請進來。”

“都想摘取紅利,不想付出成本。”網民“楊柳依依”的一條微博道破了“玄機”。

“蟻族”也好、“農民工”也罷……如果城市不去滿足“事實進城”群體的需求,有意忽視他們,那麼城市光鮮的外表遲早要被潛藏的矛盾撐破。

“其實有些福利是拴在腳后跟上的,比如寬闊的馬路、漂亮的街景,你能說沒戶口就不讓人享受嗎?”黨國英打了個比方,他認為,把事實上已長期生活在城市的人吸納進來,並不會增加太多公共資源壓力。

在“人的城鎮化”這道難題中,戶籍改革也許是一個突破點,但單兵突進的戶籍改革,也必然走不了多遠。

“隻要好好設計社會福利的轉化機制,這些看上去的‘包袱’,就會變成釋放人口紅利的‘發動機’,如今社保不是已經‘跟著人走’了嗎?”竹立家對此比較樂觀,“地方政府一定要轉變觀念,順勢而為。”

“進城夢”,是幾代中國人共同的夢想。每個盼望著“進城”的中國人有一個共同的夢想——他們的中國夢,什麼時候能不再跟一紙戶口糾纏不清?(記者馬俊 周劼人 張亮)

分享到:

(責編:牛寧)

相關新聞 >

美圖精選 >

國內國際台灣華人視頻論壇

評論 >

圖片 >

視頻 >

國際 >

國內 >

娛樂 >

港澳台 >

文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