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6月20日07:21來源:央視《新聞1+1》字號:
摘要:很久以來,我們國家就一直在倡導公務用車最好是使用本國的自有品牌,但事實上這樣的一種趨勢到今天我們並沒有看到它完全形成。 |
(電話採訪)
湖北省統計局副局長 葉青:
要採購的話盡量採購本土的品牌。從目前的這些數字來看,還只是一個過程,效果還不是很明顯。我個人判斷是會在所有的公車裡面,自主品牌估計佔10%左右,當然這個是要有一個過程。
解說:
2012年2月24日,《2012年度黨政機關公務用車選用車型目錄征求意見稿》出台,這也是首次將絕大部分合資車型排除在外,入選的412款車型幾乎全部為自主品牌。但是目錄自征求意見稿公示后至今未生成正式文件,無疑公車採購自主品牌汽車遇到了多方阻力。
葉青:
確實是面子的觀念在作怪,同樣是車,如果能坐一個外國的品牌車那就不坐一個本土品牌的車。再一個方面就是在質量上、安全上好像有什麼問題,總覺得不太放心。
解說:
而現實中,自主品牌的汽車企業也已經做好了准備。長安汽車新聞發言人江愛群就表示,國內的自主品牌汽車從產品、技術以及性能上來說,都不比國外差,目前急需要培養自主品牌形象。實際上國外很多國家公務車都是用的國內自主品牌。
董倩:
說到公務用車,當1949年新中國剛剛成立之初的時候,我們隻能用國產的品牌做公務用車,因為當時我們沒有進口的品牌。我們的選擇也非常少,隻能用自有的,比如說紅旗、上海等等,但是隨著改革開放,我們採取了一種以市場換技術,漸漸有了合資的品牌,比如說一汽的大眾、奧迪,還有上汽的桑塔納等等,這樣合資的品牌車也越來越多成為政府用車的主力軍。這都是以前的一些現象,但是這些年隨著我們自由的一些品牌,比如吉利,還有奇瑞,他們的品質、他們的品牌應該說絲毫不亞於這些合資車。但是我們的公務擁車在採購的時候,並沒有把目光更投向他們,這是為什麼?就像剛才短片中葉青,他是前全國人大代表,他也是連續多年在關注公車的問題,那麼他說了一個數字,就是自有的品牌在這個公車的採購裡面不到10%這樣一個數字。
接下來我們就繼續連線汪教授。汪教授,我們查到了這樣一個政策,1989年的時候,中辦、國辦就規定,說是從1989年以后各部門都不准再購買進的小轎車了,甚至連中央政治局書記處成員,還有國務院常務會議組成人員都必須一律使用國產車。為什麼現在我們看到沒做到呢?
汪玉凱:
我覺得這個原因可能還是多方面的。首先,從觀念層面上,我覺得我們還沒有完全轉過來,特別是當外國品牌汽車大面積進入中國以后,而且是中國合資的,所以很多官員認為追求成本土產的車,無所謂外國和中國了,觀念上沒有改變,所以說很多還是沿襲採購外國品牌的車。第二個,我們汽車工業本身發展歷程也要經過一段時間,才能夠達到比較高的水准,才能和國際品牌競爭。
董倩:
但是就像您剛才說的,我們要給國產汽車品牌一定的時間,我們給的時間,現在比如說像吉利、奇瑞這些已經出來了,那為什麼我們仍然不去更多的選擇他們呢?
汪玉凱:
對,這就是觀念上的慣性,這個慣性是非常強大的。再加上很多官員崇洋媚外的思想還是不少的,都喜歡坐外國品牌的車,檔次高一點的車,出現很多是高配的等等。再加上我們的制度本身沒有得到嚴格的貫徹和實施,實施的本身也不是夠好,多種原因造成這樣一種格局。
董倩:
汪教授,接下來我們一起看《德國商報》的一個評論,很有意思。他這麼說,他說“中國官員今后不坐奧迪,並不表明新的民族主義。中國公務車國產化改革不過是像世界其他各國一樣‘正常化回歸’。公務車是中國政府整體形象的一部分。歐美車企應適應這種正常化。”的確,這是一種正常化的回歸,但是這種正常化的回歸,我想不僅僅是指用車方面,恐怕在心理上也是一種正常化的回歸。
汪教授,我們繼續往下關注。
解說:
去年12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在審議“關於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的八項規定中,就把要輕車簡從、減少陪同、簡化接待這樣的要求列入其中。此后在全國范圍內,各地陸續出台改進工作作風的規定。一直以來被公眾厭惡的公款吃喝風也在隨后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遏制。
某餐廳企業負責人 宋暉:
二樓有一二三四五六七,七間包房,你可以看到過去七間包房在這個時候可能是全滿的,那麼今天你看一間兩間三間四間全部是空的。
解說:
兩天前,《人民日報》公布了一項調查問卷。結果顯示,八項規定公布以來,七成網友認為公款吃喝有改觀。對於您所在地區的黨委、政府在公務接待中大吃大喝、鋪張浪費方面有何變化的問題,有51.6%的受訪者表示有所遏制,還需進一步落實。有23.1%的受訪者認為大幅減少,效果比較明顯。
除了公款吃喝,公眾也將目光投向了公車,在網絡上隨手拍公車的圖片越來越多,而各地政府部門也在八項規定出台后,對公車也有所行動。2012年12月,甘肅省常委會決定,從省委常委做起,率先轉變工作作風,要求常委在不造成浪費的前提下,逐步換乘國產自主品牌汽車。同樣是在去年12月,湖南省委出台《關於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的規定》,其中指出,嚴格公務用車配備使用管理,嚴禁豪華裝飾公務用車,逐步換乘國產自主品牌汽車。此外,寧夏、新疆等地也都出台了相關規定,要求領導人傳承公務用車,需選擇國產自主品牌汽車。今年5月,財政部發出了《關於加強中央預算單位政府採購管理有關事項的通知》,今后原則上國內產業已經成熟的產品即不得再採購進口產品,中央單位要帶頭採購本國產品。在外交部長換乘紅旗車的消息被發布后,也有媒體報道指出,上海汽車集團最近剛剛和全國海關總署簽署了150輛榮威W5的採購協議。一系列的舉動讓輿論除了對公務車國產化的未來開始展望,也有報道認為,這將改變干部的形象、促進廉政建設。
董倩:
客觀地說,公車國產化應該把它看成是公車改革的一個開始。就像《愛爾蘭時報》今天有這樣一個評論,他說“中國政府選用國產品牌公務車的想法,其實並不隻單純為了支持國產品牌。高級公務車在中國一些老百姓眼中被認為是腐敗的象征。”
那麼部分公車我們做到了國產化了,相應的跟進又應當如何配合?繼續連線汪教授。汪教授,您怎麼看外國這樣的一種評論?
汪玉凱:
我覺得剛才德國的這段話都很真實的反映目前公務用車國際的規則。一個國家如果有同等水准的車,能夠滿足公務用車的需求,它絕對不會採購外國的。這不僅僅對一個民族產業本身的保護,也是對於國家尊嚴的體現。我覺得“三公”消費一直是中國社會公眾非常關注的問題,每年公務購車大概在一百萬輛左右,每年花掉將近一千億人民幣。過去80%-90%的公務用車幾乎都被外國品牌所佔領,這個現象是非常不正常。所以我覺得我們未來在公務用車改革方面,不僅僅要關注公務用車的超標配置或者是不恰當的使用,首先是關注我們的採購。所以要按照扶持民族產業、扶持低碳產品的思路,按照國際的規則來加大對民族汽車採購的力度,這樣才能夠逐步地使國產品牌能夠在整個公務用車市場上佔比較大的份額。
董倩:
汪教授,您看我這樣理解對不對,實際上公車國產化的改革是第一步,為什麼這麼說?因為這個改革比較簡單,相對容易推行,因為轎車舒適度可以替代,比如說不用國外的品牌了,用國產的品牌,舒適度可以保障,但是難以保証的是我們要把它真正改掉的是什麼,就是讓它不怎麼舒服,這才是改革的目標,就是讓把不能用公車用的這麼舒服了才是改革的目標。您覺得公車使用國產化,對這個目標會有什麼作用,請您簡短的說。
汪玉凱:
我覺得公車使用的國產化,應該說它不僅僅是能夠扶持民族產業,甚至也能夠培育我們這種新的理念,如果都坐國外品牌車,高高在上,確實容易和公眾造成一種隔離感。如果都盡量採購國產產品,如果這個產品能夠廣泛使用,我想拉近了公眾和官員的關系,也實現中央現在講的“四風”,比如奢侈、享樂這樣一種不正常的風氣也有很大的改觀。
董倩:
好的,謝謝汪教授。
這就是我們今天要探討的關於公車改革的一些內容。在節目的最后還是像以往一樣,我們再做一個提示,《新聞1+1》為今年的大學畢業生提供了一個就業·有位來這樣一種可能性,希望給大家找到更多的工作。現在每天通過這樣的一個平台新增的工作崗位很多,最后希望您多關注這個節目,也許您會找到滿意的工作。
(央視《新聞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