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6月24日14:33來源:央視《面對面》字號:
摘要:在被問到“你遇到過他們來(執法)的時候嗎?”桂文靜說,他們來了以后我記得很清楚,因為那個正是我們二中隊管轄范圍,可能是擺攤沒多長時間不知道是誰說了一句城管來了,然后我們就趕緊跑,我記得很清楚,我收攤的時候還掉了許多發卡,最后老鄉他說了一句,還撿什麼趕快跑,聽到這句話,真的老鄉就把我拉著一起往另外一邊跑。 |
新聞發布會現場 桂文靜發言 現場紀實
記者:比如說我每天都裝扮成學生跟這些小商小販們聊聊天,我也能夠他們的生活處境,我不需要體驗,我為什麼還要搭著自己的錢和時間?
桂文靜:很簡單,如果是不是以擺攤者的身份和他們聊天,就不會把裡面生意的這些秘訣告訴你,
記者:秘密,你指的生意經?
桂文靜:對,生意經。
記者:你去學怎麼跟別人賺錢去了嗎?
桂文靜:不是,慢慢我們成為朋友。
記者:這樣你是不是希望得到一些更多的賺錢的方法嗎?有很多網友說,生活比較困難,或者多一點賺錢的機會。
桂文靜:他覺得城管裡面肯定也有窮人啊,不是說所有的城管隊員都是一樣。
記者:你是城管裡的窮人嗎?
桂文靜:我不是城管裡的窮人,我生活還過得去。
解說4:但是當前人們對於桂文靜、楊希體驗行為產生的另一個質疑,就是兩人練攤是不是為了掙外快。
記者:你一個月掙多少錢?
桂文靜:一個月工資三四千塊錢。
記者:平均?
桂文靜:平均每個月4000塊錢左右。
記者:家裡有幾口人?
桂文靜:家裡我愛人,我小孩啊。
記者:你們家最大的開銷是什麼?
桂文靜:小孩。
記者:大概每個月支出多少錢?
桂文靜:那這個得問我老婆,因為我的錢都交給她去了,一個就是有點妻管嚴吧。
記者:如果現在有一項規定,說城管這樣的國家工作人員也可以來有自己的一些職業,也可以在非工作時間之內去擺攤,你是不是第一個會報名去?
桂文靜:肯定會。我內心的想法會辭職做這個事情。真的。
記者:為什麼呢?這個是鐵飯碗。
桂文靜:沒有社會認同感。
記者:你指的社會認同感是什麼?
桂文靜:反正城管的事情出來以后,大多數都是有色眼鏡在看待。
記者:你最不喜歡聽到人家說什麼?
文靜流眼淚,起身。
解說5:根據武漢市統計局今年五月份公布的數據,2012年武漢市城鎮非私營單位在崗職工平均工資48942元,桂文靜的收入也達到了這一平均水平。桂文靜在洪山區城市管理執法局已經工作了10年,而與他一起參與這次體驗的楊希參加工作三年多,並一直在局機關辦公室工作。當桂文靜向她提出體驗建議的時候,楊希毫不猶豫地就答應了。
記者:你怎麼會毫不猶豫呢,如果我是女孩的話,我會說我不去,我可不敢煉攤。
楊希:我覺得人生就需要比較獨特的經歷。
記者:你是性格特大膽,特開朗的的人嗎?
楊希:對,他就把我當半個男生。
記者:你有沒有想過在擺攤的過程當中可能會遇到你的同事,可能來收攤子啊,或者可能還會有任何困難。
楊希:有,最怕就是遇到同事,遇到熟人。
記者:你有沒有跟他提建議,咱們能不能不在咱們大隊執法的區域當中練攤,咱要是體驗咱到別的地兒去?
楊希:但是剛開始的時候,就准備研究我們區域的情況。
記者:那這樣碰到同事的機會太大了。
楊希:但是我們這30多天沒有被他們抓到。
記者:為什麼就沒被他們抓到?因為你知道他什麼時候來是嗎?
楊希:是,已經融入到這個群體裡面了,小商販在撿東西,我們也趕緊撿,速度比他們還快,然后他們有時候還不慌,就是城管執法車從馬路對面過來,還要拐一個彎,他們還沒有撿,我們就趕緊撿。
解說6:這樣的逃跑的經歷在桂文靜和楊希的各自所寫的體驗日記中都有,但對於這兩本日記的真實性,也有人提出了質疑,桂文靜的日記是不是用的同一支筆,而日記中對於天氣的記錄也很簡單。
記者:你們並沒有非常詳細地做回應,你們非常一帶而過,輕描淡寫為什麼?
楊希:因為他是一個男人,他用水性筆,就用那個樣子的,寫出來都是那個樣子,怎麼判斷它是一支筆,然后說練攤的天氣,對於我們來說,天氣隻要不下雨,其實沒多大影響,我們為什麼要記那麼清楚,多雲或者是陰天,隻要它不下雨我們就可以出攤,下雨就出不了了。
記者:這些網友的質疑為什麼你們不第一時間作回應?
楊希:當時我覺得我不管怎麼說,就像越描越黑一樣的。
記者:那現在如果還有網友不理解你,還會試圖做解釋嗎?
楊希:不會了。因為有人就問過我們,你怎麼証明這個日記是真的,這個活動是真的,我說我証明不了,因為它本來就是真的。因為我們三十多天真的就是每天很認真出攤,有時候我也在想偷個懶,請個假,今天晚上休息一下,但是好在兩個人互相監督著。
解說7:根據體驗日記的記載,桂文靜和楊希兩人開始擺攤體驗是從5月13日開始的。
記者:第一次出攤的時候當時最害怕什麼?
桂文靜:說實話第一次出攤就是怕這個擺不下去。
記者:擺不下去是沒地擺,還是你不敢站在他們面前去賣貨?
桂文靜:是有地擺是我不敢站在他們的面前去賣貨。真的就是這樣。
記者:為什麼?
桂文靜:覺得有點不好意思,走過這個坎,當時問了一個中年人,我說朋友這裡能不能擺,他就指對面,對面可以擺,這裡面有潛規則嗎,我也覺得很奇怪,這個還要劃地盤嗎,我通過擺攤我知道了,這裡沒有劃地盤的一說,他們只是誰到那個位置就是你,誰先到誰先得。
記者:就等於人家還好心給你指了一個道,到對面可以。
桂文靜:對。
記者:然后你們就成功了嗎?
桂文靜:然后我們就硬著頭皮擺下去了。
記者:擺了多長時間?
桂文靜:當時9點多鐘,我們擺到了大概10點多鐘吧。
記者:一個小時不到?
桂文靜:一個多小時。
記者:賣出去東西了嗎?
桂文靜:忘了,反正我們賣發卡生意特別不好,我記得第一天好像賣了吧。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