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09月28日14:52 来源:北京日报 手机看新闻
“我这个人经历特别简单,没有什么好讲的故事。”
“我算是个很宅的人,如果没事,可以一星期不下楼。”
“除了工作,也爱旅游,但我的旅游也就是换个地方,喝茶聊天写字。”
“如果人生重新来过,我想也许会出家吧。”
“我给女儿取名庙莲,她性格随我,好静不好动。”
“《推销员之死》排完,曾经有点不想做了,想待着,过喝茶写东西的生活。之所以还在做,完全是那些年轻人的感召,他们说,大家都挣钱去就没意义了,还是要做点有意义的事。”
“我50多了,再有9年就从人艺退休了,9年,很快的……”
说这些话,他一直微微笑着,笑出浅浅的两个酒窝,语气却淡,淡得听不出任何情绪。
是呀,时间很快,眨眼百年千年的,可时间也会讲故事,讲那些在她指尖流过却不被消磨的故事。
“故纸堆”里的八年特别单纯而美好
“一毕业就在戏曲研究所研究8年戏曲。说起来我当时也是有意识地选择。”和大多数同学的选择不同,中戏毕业后李六乙去了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
在中戏的5年,他不是成绩拔尖的好学生,对于他来说,学校教的那些科目了解就好,而考试成绩过得去就可。他把更多的时间用在了图书馆,读西方现代艺术、现代哲学方面的书籍。和家乡的图书馆相比,学校的图书馆给了他更专业也更系统的读书环境。
李六乙在校的那几年,正赶上改革开放后国人出国的热潮,李六乙也曾策划毕业后去国外留学,并且在毕业前一年已经定下了去美国加州大学读戏剧专业。然而到了开始办护照签证的时候,他犹豫了:“当时两个感觉。一是怀疑自己出去后还能不能当导演,因为前面有例子,出去要在国外生存下来,要走进他们的艺术圈子很难;再一个是受了焦菊隐和林兆华的影响,一直认为作为一个中国的戏剧导演,如果你不了解本民族的艺术形式和美学内涵,那就永远只是模仿,所以其实那时候也特别明确想去研究中国戏曲。”
做学生时,李六乙排过一部川剧《四川好人》,这部由布莱希特的名著移植成的川剧,大胆用了许多话剧的思想和认识,让他在全国小有名气。也是因为这部作品,毕业时,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到学校去要他。此外,他毕业的选择还有去中央音乐学院教书或者留校。
如此多的选择没有让李六乙过多纠结,经过一周时间的思考,他放弃了出国留学的机会,也几乎没有考虑其他的方向,直接决定去戏研所。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