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首页|

 

 

李六乙:从戏剧出发回到戏剧【5】

2012年09月28日14:52    来源:北京日报     手机看新闻

  • 打印
  • 网摘
  • 纠错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间
  • 分享
  • 推荐
  • 字号

1995年,各种机缘巧合,正是在林兆华的举荐下,李六乙成为人艺的一名导演。

然而,当时的人艺已非他想象,亦没有了那种能让他充分施展才华的氛围。10年过去,在人艺他依然是三级导演、初级职称。除了2000年,他执导的那一版颇具实验性的《原野》,他在人艺几乎陷入无戏可排的窘境。

“10年,在人艺排的戏不如在外面一年多。我那时提交给剧院一个本子《万尼亚舅舅》,三年多,都没有安排上。人生有几个十年呀,真是浪费青春、浪费生命。”

不想浪费生命的李六乙决定离开人艺,这个过程令他分外纠结,毕竟这里曾是他的梦想所在。恰在这个时期,自己的好友突发心脏疾病,险些丧命,这更让他心事郁结。善感的女儿问他怎么了,他答不开心,女儿说,不开心就走吧。

单纯的孩子最直接的语言让他下定了决心,提交了辞呈,而国家话剧院也为他敞开了怀抱。只是又是各种阴差阳错,辞职风波过后,他还是在人艺留了下来。

2006年,曹禺逝世10周年,为纪念曹禺,当时92岁高龄的欧阳山尊坚持找李六乙来复排大师生前最满意的作品《北京人》。

“我和山尊老师之前不认识,见都没见过。他从我过去的戏知道我,也很关注我,对媒体上写我的所有正面负面的东西都看过。当时他找我来排《北京人》,我也觉得很幸运。而剧院其实很诧异。”

李六乙记得第一次和欧阳山尊见面,是在山尊老师的家里。虽然从未见过面,对于山尊老师,李六乙内心一直是很崇敬仰慕的,觉得他就像是传说中的神。

“那天约的是10点,去了,他夫人说,山尊老师很早就起了,8点多就准备好茶,在客厅里转来转去地等我了。他见了我就说,我们是校友,我就是你的大师哥,不是老师。本来以为90多岁的人可能挺固执古板,可是聊了20分钟,我们就成了忘年交了。他其实像个孩子,很有童心。我们谈对《北京人》这个剧本的认识,谈得特别痛快。他是开放和宽容的,他说他是个搞先锋搞实验的人,希望艺术要往新里走。我特别推崇老师说的这一点。”

后来,欧阳山尊出任《北京人》的艺术指导,年过九旬的他常常来到排练场,“每次都会请他来看排戏的进度。我们交流很容易,你把想法说清楚就行了。他们这代老艺术家很真,特别谦逊,胸怀很大,他知道艺术需要创造、需要不同。”

剧排出来,人艺党委会和艺委会进行的审查。“那天,有点紧张吧。山尊老师来了,让我坐他旁边。我们排练有一个导演的按铃,开始前要打铃。那个铃儿就在他面前,他坐好了,把那个铃儿‘啪’地就放在我面前了。大家都觉得这个开场的铃儿应该他按,可他直接给我了。”

李六乙一直记得那样的时刻,一个老艺术家的给予,对他导演完全的尊重信任和权威的维护。“在和他合作过程中,我除了尊重他的艺术,更主要是非常敬佩他对信仰的坚守。他拥有作为一个艺术家的信仰,而在我们这个时代,信仰的缺失很严重,是尤其需要呼唤的。”

(责编:夏丽娟)

  • 打印
  • 网摘
  • 纠错
  • 商城
  • 分享
  • 推荐
  • 字号
浏览过此新闻的网友还阅读了以下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