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网首页移动客户端评论资讯财经华人台湾香港历史社区视频云南新加坡滚动

海外网海外网>>资讯>> 正文

汤一介 乐黛云:未名湖畔学界双璧【2】

2014-09-10 08:58:00|来源:海外网|字号:

汤一介和乐黛云:同行在未名湖畔(上)

  汤一介和乐黛云先生近照 摄影何威

  在一个冬日晴朗的午后,我们来到北大未名湖畔的朗润园,见到了两位称呼自己为湖畔小鸟的大学问家——汤一介和乐黛云。他们刚刚散步归来,亲和的态度让我们在寒冬里感受到融融暖意。乐先生说她最喜欢的网站就是腾讯,因此说服不爱接受媒体访问的汤先生,愉快地迎接我们的探访。

  汤一介:著名哲学家。现任北京大学哲学系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儒藏编撰与研究中心主任,中华孔子学会会长,老子道学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中国文化书院创院院长。

  “事不避难,义不逃责”

  1927年,汤一介出生于天津。汤家是一个学识渊源的书香门第,汤一介的祖父汤霖是清光绪十六年的进士,父亲汤用彤是和陈寅恪、吴宓齐名的国学大师,从小接受传统文化熏陶的汤一介,祖父和父亲处世治学的态度对他的一生影响深远。

  晓虹:您的父亲汤用彤先生是一位国学大师,他对您走上今天的学术道路有什么影响呢?

  汤一介:我想如果谈我的父亲,可能要从我的祖父谈起。因为我祖父是光绪十六年的进士,后来也做官,但是都是不大的官。他主要的事业还是教学,他教了一些学生。他曾经给我父亲留下了两句话“事不避难,义不逃责”,就是面对困难的事情,不要逃避它;合乎道义的事情,要担负起责任来。

  我父亲在这个方面对我的影响是比较大的,因为它是我祖父留给我父亲的话,所以我父亲也把这样的要求留给我。我想举一点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比方说“事不避难”。从中国哲学史的研究领域来看,佛教传入中国,在其他写中国哲学史(的书)里,这个方面都没有打通,都遇到了一个难关。到底佛教传入中国对中国文化有什么影响?起了什么作用?都没有把这个问题解决好。他把这个问题基本上应该说是打通了,所以其他的学者都认为他是使中国哲学史可以比较完整写下来(的人)。从汉到魏晋南北朝,到隋唐佛教到底有什么影响,这是他的贡献。他的贡献可以说是把这段中国哲学史的空白基本上填补了。

  这本来是一个难题,他花了15年的时间写《中国佛教史》,但是没有写完,只写了《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而《隋唐佛教史》只是一个史本,这个史稿是我帮他整理和出版的。

  另外他的一大贡献就是,西方学者(包括某些中国学者,如张东荪)常常认为中国没有本体论哲学,但是他专门研究魏晋玄学,提出来有一种中国式的本体论,跟西方的本体论哲学是不同的本体论。所以现在的魏晋玄学已经成为大家非常关注的一种学问,而且近年来的研究成果已有很大的进步。所以,我觉得他这种“事不避难”的精神影响了我。

  “义不逃责”,北京大学从昆明搬到北京来的时候,是跟清华、南开分别搬迁的。当时胡适在美国,傅斯年作为代理校长在重庆,可是学校本身是在昆明。谁管的昆明这一摊子呢?当时傅斯年就清我父亲来帮他管这一摊子,怎么样(把学校)从昆明搬到北平来。那时他虽然刚50多岁,但身体不好(高血压),可是他担当起这个任务。主要的工作是聘任教授……因为他没有做过这种行政工作,他做的都是学术工作,即使是担任系主任、文学院长(的时候),也是学术工作,行政工作他没有做过。解放后他原来是校委员会主席,(那时候)没有校长,他就做校委员会主席。后来,派马寅初先生来做校长,我父亲就做了副校长。到1952年,学校从沙滩搬到燕园来,分工让他做什么呢?管基建和财务。他完全不懂基建和财务,但是也一直管了两年,直到他生病为止。他这种“义不逃责”的精神对我也有些影响。

(责编:赵军)

分享到:

分享到唐人街BBS

乐黛云 汤一介 1983年 全盘反传统 苏化 1927年 双璧 儒藏 上大学 大师

评论时政国际娱乐文史地方华商

新闻热图>

最新热点>

一汽反腐风暴或牵涉周永康家属

娱乐炫图>

最新排行 >

史海钩沉>

图片精选>

视频>

论坛热点>

新闻推荐>

最美中国名校“校花”巡礼—上海篇(高清)

中国周边潜艇实力扫描

评论|资讯|台湾|香港|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滚动

新加坡|云南|吉林|红色|南粤|中原|书画|丝路|鲁东|创新|创投|成渝|赣鄱|钱江|食品|IP电视|华商|纸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