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首頁|

 

 

霍達:一個時代的俠骨柔腸【7】

2012年09月20日16:27    來源:光明日報     手機看新聞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間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在這個“以人為本”的時代,她關注的是民生。從2008年起,霍達把目光投向涉及千家萬戶的住房問題。京城房貴,居大不易。當代中國再沒有一個詞匯,比“房子”更能牽動人心!在拔地而起的樓群前,昔日的胡同宅院已是斷垣殘壁,三三兩兩的“釘子戶”們,懷著焦慮也懷著夢想,在竊竊私語。霍達以“老街坊”的身份加入其中,傾聽他們的苦衷:幾輩子的老北京,憑什麼搬到五環外頭去?開發商賣樓賺錢,憑什麼讓我們給他騰地兒?她還以全國政協常委的身份,到拆遷現場調查研究,和有關人員座談,了解真實情況,探討政策得失。這一切,都濃縮、升華為沉甸甸的三幕話劇《海棠胡同》,2010年9月在北京公演。

貼近生活是《海棠胡同》的最大特色。舞台上,四合院和新樓盤的爭奪,“釘子戶”和開發商的博弈,社會公平和市場杠杆的較量,一切仿佛都發生在我們身邊。該劇由霍達之子王劍男導演,薈集了宋春麗、郭冬臨、郭達、楊立新等明星大腕聯袂主演,觀眾反響熱烈,現場極其火爆。當演到梁德寶迫不得已在拆遷協議上簽字時,觀眾發出喊聲:“不能簽!”當著名詩人蕭穆的故居即將被摧毀之際,由宋春麗扮演的蕭穆遺孀、鼓書藝人蘇宛君擊鼓而歌,為這座老宅子和二百多年樹齡的名貴海棠獻上一曲挽歌,氣氛達到高潮。

霍達說:“無論社會怎麼變遷,作為知識分子,都不可能也不應該放棄對祖國和民族命運的憂思,對時代走向的認知把握,對人生和人類前途的關注,這就是‘士’的本質。無論到了什麼時代,寫作畢竟不只是一個謀生手段,你生產的是精神食糧,總應該弘揚真善美,鞭笞假惡丑。古今中外,凡是優秀的作家,優秀的作品,都必然是民族形象的寫照,時代精神的代言。一個有責任感的作家,給自己的定位應該是:社會的良心,時代的秘書。”

本報記者 吳叢叢

(本版照片由受訪者提供)

(責編:夏麗娟)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瀏覽過此新聞的網友還閱讀了以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