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首頁評論時政台灣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創投吉林南粵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華商滾動
海外網>>時政>>熱評

蔡 昉:如何破解中國“未富先老”困境【2】

2012年11月21日14:28    來源:人民網        字號:
摘要:近年來,公眾對人口問題的關注主要集中於“勞動力短缺”、“老齡化”和“養老”問題。中國因特殊的國情、國策使得這些問題更具復雜性和挑戰性。

《中國黨政干部論壇》:如何理解“未富先老”?“未富先老”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意味著什麼?

蔡 昉:這幾年我國老齡人口迅速增加,2000年65歲及以上人口已經佔全部人口比重的 6.8%,2010年已經達到了8.9%,按照傳統的定義,即65歲及以上人口比重超過7%就是老齡化社會,目前中國已進入老齡化社會。勞動年齡人口增長速度卻在下降,我國的人口年齡結構已經從“倒U字”的上升期過渡到下降期,人口紅利消失,人口撫養比從2013年開始將止跌反升。也就是說在“十二五”時期,中國就將失去充足勞動力供給意義上的人口紅利。就經濟發展水平而言,我國依舊屬於發展中國家。在較低人均收入水平上發生這樣的人口結構變化,可以形象地稱之為“未富先老”。“未富”意味著,我們並不會在非常短的時間內,一下子在資本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產業中得到足夠顯著的比較優勢。“先老”即人口年齡結構的迅速變化,使我們的要素稟賦發生了變化,勞動力變得昂貴了,資本似乎便宜了,但資本並未成為豐富的要素,喪失了原來在勞動密集型產業中的比較優勢。

說中國社會“未富先老”不可簡單理解為老年人多了,需要補充人口。“未富先老”是指在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尚低的情況下,就迎來了較高的老齡化程度,以致形成經濟增長減速、養老保障體系不健全和資金不足等挑戰。一般而言,勞動年齡人口增量減少伴隨高速經濟增長,會共同導致普通勞動力的短缺從而導致工資上漲,也就是常說的“劉易斯拐點”。勞動力成本提高,原先的勞動密集型產業上的比較優勢就必然會相對弱化,這意味著產業結構要向資本和技術密集型升級。就中國的實際國情來說,人均收入剛剛跨入中等偏上水平的發展階段,物質資本積累上尚不具有明顯的優勢,在勞動力素質和科學技術水平上與發達國家仍有著巨大差距,因而無論是在資本還是技術密集型產業上,中國都不具有比較優勢。這也就意味著“未富先老”的中國失去人口紅利之后,經濟發展可能逐漸失去原有的比較優勢,在短期內卻不能獲得新的比較優勢,從而有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危險。從這個角度講“未富先老”是中國經濟在“十二五”時期所面對的特殊挑戰。最大的挑戰就是人口的機會之窗過早關閉的情況下,全要素生產率無法提高,經濟的強勁增長難以保持。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迅速增長,全要素生產率表現也是不錯的。但是全要素生產率的提高其實很大程度上還是得益於資源重新配置。勞動力的流動,實際上是構成全要素生產率提高的主要部分。僅僅是勞動力從農業轉移到非農產業,對1978—1998年期間GDP增長率的貢獻份額就達到21%。隨著農村剩余勞動力的減少從而轉移速度的減慢,勞動力重新配置對經濟增長的作用逐漸淡化。目前經濟保持高增長率的主要因素是資本的投入,其實全要素生產率對這一段時間經濟增長的貢獻是下降的。所以“十二五”期間要想保持經濟增長速度,必須在提高全要素生產率方面下工夫。深化體制改革,提高企業管理水平,加強技術創新能力,從而提高技術效率,提高全要素生產率。改善人力資本積累水平,也是提高勞動生產率從而提高全要素生產率的重要手段。

分享到:

(責編:王昕)

相關新聞 >

視頻 >

  • 女毒販讓嬰兒吸毒女毒販讓嬰兒吸毒
  • 女生學校裡遭群打女生學校裡遭群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