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何讓中學生的家長支持孩子學工科、工科生大學畢業也能進入國家最需要的領域?教育作為人力資源儲備的重要力量,又如何集中優勢兵力,攻克關鍵技術的難關? |
中國急需加強的三大領域:機械、化工和電子
劉燕華說,創新工具就好像現代化武器的制造廠一樣,科研有沒有底氣在於有沒有工具。
那麼,這些讓人有“底氣”的工具到底都包括哪些?
“材料、數控機床。”這是白益民給出的答案。這也是他從此次釣魚島事件中得到的結論。
在整個事件的輿論報道裡,一個細節引起他的注意。當媒體在報道日本產品在中國“全線潰敗”之時,給出了這樣一組數字:10月日本對中國汽車、汽車零部件、摩托車和電子電器出口分別同比下滑82%、30%、76%和20.4%。在汽車零部件、電子電器等涉及高精端的材料,以及涉及工業工程生產線的領域,中國進口量仍未減少太多。
這意味著,在某些科技領域,中國在短期內無法擺脫對外依賴。白益民認為,這些領域正是那些決定科技制高點的“零部件”。
同樣專門研究日本問題的專家任沖昊給出的答案是:在機械、化工和電子三個領域。這位“80后”作家因在今年出版了一本《大目標:我們與這個世界的政治協商》而備受關注。
之所以選擇這三個領域,任沖昊說:大眾媒體往往將計算機等劃分到高科技,而將機械、化工等歸到傳統技術中,但在他看來,如何利用計算機即自動化布局下的機械、化工等傳統技術才是真正的科技制高點。
比如,老式機床和數控機床的一個重要區別是:以前的老式機床是用滑軌、絲杠這些部件進行引導,把它們的加工精度復制到工件上﹔現代數控設備則是用計算機進行微控制,來模擬一部分導引部件的功能。
比起手工和代替手工的非智能機器,智能機器不但可以制造出更多其它品種的機器,也可以造出更好的機器,而這就是傳統意義上所說的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
對於絕大多數民眾而言,在消費即滿足生活需求之時接觸到的往往是那些高科技的附屬品,而非高科技本身。而這些則是整個工業體系中的科技制高點,用任沖昊的話說,“造機器的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