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對於大多數中國人,由鐵路大提速帶來的國家、社會、民生上的變化,永遠那麼讓人心潮澎湃和感受真切。可她說,雖然國家在這方面發展和進步令人欣喜,但票太貴,自己坐不起高鐵。 |
寫在前頭:日本高鐵運行多年,從未因人為原因發生過動車事故,相比之下,我國高鐵應做何感想?
國外高鐵安全面面觀
雖然,“7·23”甬溫高鐵特大事故給人們的心理造成了一定的影響,但安全、便捷且受天氣影響相對較小的高鐵仍是人們出行的理想選擇。在較早發展高鐵的法國、日本和德國的經驗表明,在列車保護和自動控制技術、監測報警系統以及應急管理等方面,隻有幾十年如一日的不懈努力,才能造就“安全神話”。
法國國營鐵路公司前高鐵研究項目主任約翰·皮恩·阿克朱恩說,高鐵正式運營初期,是6個月左右的磨合期,這期間可能會出現這樣那樣的故障,但隻要不是涉及整個系統的根本性問題,都屬正常,不能因此否定整套高鐵系統。他表示,高鐵建設的關鍵在於所有設施和系統的建造質量必須有保証。從以往經驗看,磨合期暴露問題其實有助於完善高鐵系統,從而確保磨合期結束后的安全平穩運營。
高鐵一旦出了故障,就必須進入應急管理狀態。法國、德國和日本的高鐵運營企業,都針對各自的國情和常見故障類型制訂了應急預案。事故發生時可以啟動應急預案,然而更重要的是平時的多重技術保障,在高鐵的長期運營中防范事故發生。
高鐵一旦因故障“趴窩”,緊急搶修、引導旅客轉乘其他交通工具、調度同一線路的后續列車借道前行是通常的做法。此時,各國都設立了不同的經濟補償標准,保護旅客的權益。為保障旅客利益,法國國營鐵路公司推出了“時間保証承諾”。凡高速列車晚點30分鐘以上的,乘客均可通過填表索取補償,補償額度根據晚點時間的長短相當於票價的25%至75%不等。詳細>>>